浅谈《红楼梦》的写作用意
卓洲松
《红楼梦》聚集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和智慧,用十年的时间披阅和增删,成就《红楼梦》前八十回,展现出清朝社会的生活现象。
品读作品,搜查当时作者的背景和经历,你会觉得作者间接地倾诉他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注入了家族兴衰的原型。书的人情世故揭示了封建社会君臣主仆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正应了"一朝君子一朝臣"这句话,朝代变更了,社会一些关系也更替了。细读著作,你会感受到作品中的文学价值颇高,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赋等写得特别多。这是作者给后人留下不可多得中国文化瑰宝。慢慢地读来让我们受益匪浅,能让你学到了很多清朝各式各样的文化。
书的开头以神话故事的补天石为铺述;以《好了歌》为封建社会价值取向进行归纳;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发展为典型;勾勒出清朝贵族生活贪图享乐和贪赃枉法的行为,展现出封建社会人情世故的现象。再读开头,神话中的彩石附体于贾宝玉身上,正是有这块通灵宝石,救过了差点丧命的贾宝玉,是在和尚对通灵宝石施法,才恢复了健康。我们想一想,作者安排石头的神话故事是有目的的,因为"石头"谐音"死投",而书中的四大家族在大紫大红中渐渐地走向衰落,这不正是四大家族往死亡的方向投去吗?我们来追根溯源,作者曾用"石头记"为题目,表露作者心中的话外之话,婉转地写出自己的用意。细查曹雪芹祖上兴衰的变化,让人联想到,这不仅是一部曹家的衰亡史,还是封建贵族的生活史。在小说的构思上,很多都是以生活中真实的事例为原型,进行加工表达出自己看法的用意。
详读《红楼梦》,著作中的诗与情交织在一起,让你泡浸在中国诗词文化中,迈步在琼楼玉宇里,品尝着高档山珍野味间。在巨作的字里行间流露复杂多样的情感变化,也呈现出対子、诗、词和曲文化,各个人物的文化修养不一样,作者也精心设计出不同人物的形象,从中让读者走进年轻人的情感世界。细品全书,你会发现每一章回都有紧密地联系,事情的发展都在前文埋下伏笔,或是做好铺垫。详阅事情的发展,让人想到贵族弟子大多是有很高的教育,是有着高文化修养的人,除了一些浪荡不争气的子弟以外。我们可以在林黛玉所创建的诗社中,看到不少有才学的社员,他们都学了很多诗词文化,便成为具有高雅的文化人。他们在吟诗作对时,也免不了打情骂俏,表白彼此爱昧之情。在事情的发展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昧之情渐渐发展为爱情,最终有情人却无眷属,林黛玉在忧郁中死去,贾宝玉很伤心,念念不忘。这个过程正是呈现出贾宝玉的情僧形象。这是作者曾用"情僧录"为题目的依据,其用意也可以窥见一二。
用心读《红楼梦》,一首《好了歌》道出人们一直追求向往的境界,却是与人们的意愿相反;一块通灵宝玉救过几次人命,道出当时人们愚昧而迷信思想;一个和尚已了世上情缘而踏上求仙的道路,纵观历史有许多人一心求不老神仙的梦,历朝历代的人一直在路上前继后赴。追溯历史,封建社会是男耕女织的社会,人们的生活中缺乏活泼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与现在比起来显得特别的枯燥了。清朝时期的人们价值取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在默默中度完了一生。也有一些做出肮脏低级的事来,儒生中也曾寄生了一些斯文败类。这些作者都描写在族贵子弟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贵族子弟们心术不正、勾心斗角、用心险恶、贪图享乐、草菅人命,权势逼人等现象。从中揭示出黑暗的封建社会,这些带给读者去遐想和思考,慢慢地体会作者写作用意,揭示了社会现象。
反复品读《红楼梦》,你会有着不一样的体会,一定会被中国古文化所熏陶。漫游在封建社会的风情中,去了解清朝社会的儿女情长。品味封建社会的各种各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