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阔海新汉画:
中国画智慧与精神统一的
审美体系
——专访王阔海研究发起人杨青云
中国商报记者初科汝 特邀谭功才
记者:早得知杨会长前两年发起了“王阔海研究”,你为何想到发起这个民间组织?现在的“王阔海研究”运作到什么情况?并得知杨会长与王阔海已是深交,我们想了解王阔海对你发起的“王阔海研究”是否支持?

杨青云:很高兴接受你们采访关于“王阔海研究”这个话题。说起这个话题,是缘于我前些年发起“范曾研究”,无意中看到一篇范曾以《再说大家气象——王阔海》的文章引发好奇:范曾很少称别人为“大家”,何况,范曾以“说大家气象王阔海”为由谈到了“气象者:简言之即为气。人之吐纳,气也;心灵之吐纳,亦气也。艺术之气象,当指心灵,而非物质.唯人之圣凡雅俗,千差万别,其所吐纳,固自不同。凡刻红剪翠,雕虫小技,津津于一得之见,其所为作,仅聊供耳目之娱,其于人之心灵徒增堵塞者,此小家气象耳。凡遣云使月,技精屠龙,恢恢乎万物罗胸,其所为作,岂徒官感之快可限?读者心旌必为动摇者,此大家气象也。至于大师,则军中之统帅、文章之司命也。艺进乎道,思尽波涛、悲满潭壑,故其气象大方无隅,不可端倪,每观其作内心之净化非言语可形容者。更上巨匠,则孟子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者也,与天地精神相往还,所求理中之理,所索象外之象,其作品之感人宛若梵音法鼓、教堂钟声,心归于寂,意归于淡,似日月星辰之巡天,江河流泉之行地,无一处不圆融,无一处着痕迹,艺至于斯,可谓化境矣。最上魔鬼,五百年未必一见,人文肇始以至于今仍付阙如,兹不欲置喙矣。客又问:则阔海之气象若何?十翼每观其人,慧而憨、智而直,凡所陈词,皆为心迹,略无遮拦,落落大丈夫也。复观其画,则吞吐大荒、心游万仞,非小名家之小吐纳也。凡此种种皆与上述对大家气象之剖析谙合,恣肆之笔来自胆识、浩瀚之情陶于胸怀,关西大汉抡铁板唱大江东去,固当代画坛之豪杰也。”由此,我本人发起了“王阔海研究”,写出大约十万字的学术论著《王阔海新汉画初探》等作品。

关于你们关注王阔海是否支持“王阔海研究”,显然这个话题有意思,从哪里说起呢?还是从我近期专访王阔海谈起吧。我在王阔海画室,我们直直谈了两个多钟。王老师主要谈了新汉画的生成与未来发展前景。通过我们的交流探讨,让我感受到新汉画最早最本土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被人们称为“敦煌前的敦煌”。王阔海渗透于汉唐诗赋精华,从汉唐艺术中拓展灵感,以期借古开新,并汲取汉画石刻、汉画砖、皮影剪纸等大量民间艺术中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的表现审美形式,兼收浮雕、壁画等艺术精髓,美在素朴自然。艺术非雕才不美,但其至高境是朴素自然的完美呈现,它表现在具体形象,场景与意境上便是力量、动感的美学风貌,从而构成了汉画艺术气质的博大雄强。王阔海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可以看出王阔海新汉画的没骨画法是经历了50多年的艺术积淀,集合了古汉画像石刻、剪纸、皮影、唐三彩、木板年画、浮雕等艺术精华,并结合了中国文人水墨画整合成现代的水墨样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水墨符号,以象达意,象形传情,韵外之致,有象外之意,与其形式、气势、色彩等互为渗透出一种玄之又玄入众妙之“门”的正大气象,跃然纸上。它以新古典主义的风姿昭示了新汉画所标领中国画的当代性和久之不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此王阔海开创的新汉画被中国美术界、学术界称为是开一个画风先河的“新汉画高峰。”据悉中国教育电视台已为王阔海新汉画做了四期新闻专题,王阔海主要阐述了新汉画代表了文艺新方向,承载东方哲学思考,坚持书画合一道路,坚持与诗的紧密结合,书画同源。被王阔海研究了30多年的新汉画既好有新,远看有样貌,近看有符号。这是王阔海先生对风格最为全面最为苛刻的评断。样貌者,形式也。因为艺术的创新离不开形式的创新。符号者,技法也。近看要有自已独特的技法。一如大披麻小披麻,米家父子的大米点,小米点都是对中国画的巨大贡献。特别在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技法积累非常丰富,有一点点突破都是很难的!更何况王阔海先生的新汉画是一种休系上的突破,更是戛戛乎其难。好者,品位也。这必须从継承当中来,无继承无品位。新者从探索来,那是艺术之生命。天地初开到如今,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在变延刨新,更何况艺术呢,可以说不懂东方哲学,就看不懂新汉画的哲学高度与文化深度。他还说艺术的品质在于继承,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继承的创新等于胡乱涂鸦,而没有创新的继承等于浪费生命。他践行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情有独钟。“王阔海新汉画”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第一人。

记者:请杨会长简要谈谈《王阔海新汉画初探》的写作背景,以及你对“新汉画创始人王阔海”有何评价?
杨青云:按范曾对王阔海的评价说:“阔海的确有庄子“时恣纵而不傥”的品格,但是那“弘大而辟,深闳而肆”的境界则应该是阔海的终极目标……到那时,我们则称他为大师。而范先生说这番话已过十八年时,玉阔的新汉画又经历了近二十年磨砺打造,现在的作品真可谓炉火沌青了!足可堪称大师!但王阔海先生则淡然一笑;认为大师之桂冠太过于沉重,还是减轻自己的头颅负重为好!而如何评价一个优秀的书画家,或是我们如何走近一个富有创新成就的书画大家,完全可以说王阔海先生是一把“标尺”。事实上,王阔海的新汉画推崇以独具视角的审美个性表诉语言,并远接南宋梁楷,近接张大千,将中国画的没骨画法开启了一个新领域。以画为寄,不滞于物。他是追求一种内心的大自在,以及审美心性中的自由与超逸必得一绘画的载体——而新汉画载体正是王阔海这一心性践行的前无古人,后鉴雅风,承接汉宋,臆造独领。结合中国文人水墨画整合成一种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融阳刚与阴柔之中的大象无形。他的作品与绘画理论正好迎合了“新汉画载体”作为一个艺术大儒的绘画特长,他把新汉画“汉”的元素延展了中国艺术精神所体现的境造高古,道随意象,出神入化,内化灵根的社会使命。作为艺术大儒的王阔海,他的新汉画里有一种诗意平和的禅味,一种平淡童真的美学思想一直渗透着书画家的文脉与中国文化精神,他的绘画骨子里也就是对提炼出中国文人自由心境的认同与向往的心灵自由。

如何评价王阔海,一些国内的好多评论家早有论定。刘大为先生说王阔海“在造型训练、在笔墨训练上下了很多功夫,而在绘画面貌上与作品力度,笔黑节奏,笔墨处理上有他自己的特点。特别在大画面中墨白构成上、人物的动势上,画面的气场形式以及绘画所营造的气象都很足,真正做到了大而不空,大而不散。”

邵大箴则认为“王阔海的新汉画从感觉上看,是从汉画中过来的,但已经不是原来的汉画像石了。这里有他的新感觉,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独特的创造,这才是新汉画。王阔海新汉画丰富了当前中国画创新的景观。”由此我们才会更好地理解中国文人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审美思想。如果要我谈《王阔海新汉画初探》的写作背景,是缘于我老家南阳汉画的影响力在全国都是排在前面的这一实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王阔海,我们一见如故,有相识恨晚之意。我与王阔海交流的信息说给老家一位文化界的领导,他当时就表态:我们可以邀请王阔海先生来南阳举办一场新汉画展以及学术研讨交流的活动云云……当然,我们南阳是否能邀请到王阔海进行汉画交流活动,还正在对接中。

记者:杨会长,王阔海与范曾也是深交的好朋友,王阔海对范曾有何评价?
杨青云:谈这个话题,让我自然想到范曾研究会近年来自己出版的《范曾研究资料卷一》、《范曾研究资料卷二》和新年中将出版的《范曾研究资料卷三》大部分资料为范曾秘书所提供。在我没去王阔海画室之前,他在电话中特一交待说:“你来我画室一定把你们出版的两大卷范曾研究资料带来我看看……”自然,我们的谈话也是从“范曾研究”话题开始的。王阔海评价范曾有三:一曰范曾先生的文化含量的广度、深度、高度是当下大多书画家无法比肩的。特别在文化大革命后所产生文化大断代的历史背景下,其才华更为突显。举例说明单就我十几年前破解"抱冲斋江东十翼范曾”其来源;抱冲者取老子“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之“抱冲”二字。十翼也不是自诩十翼之自负,而是取孔子解《易经》一书"苇编十翼》中取"十翼"二字。这斋号已取四十多年了,当时的国人正在“破四旧”之晚期,足可见其取意文思之远、之古、之高、之深耳。二曰范先生诗、书、画的综合势力在当代画家中也是很突出的。其古体诗裁云镂月意境瑰奇。其书有文人士气超凡拔俗。其画骨力过人亦有清气仙境。其三者合一出其右者难觅。三曰范曾先生有大爱无疆之博大胸怀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睿智、勇气和胆识。天津南开捐建东方艺术系,汶川捐巨款赈灾愛心足显。但,人无完人求全难,亦有惊魂湿旗时。故范先生亦有诙谐自喻“誉满天下,谤滿天下”。但这确实需要一个大文化大胸怀的巨人的肩膀方能扛得起,顶得住的。所以范先生确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境界,大手笔与大气魄。

记者:杨会长,据我们所知,你发起的“范曾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那么,你又运作三年的“王阔海研究”与“范曾研究”比较来说,请你在新年之际给读者谈一下这个话题。
杨青云:如果说用我们运作9年的“范曾研究”来与“王阔海研究”作比较,不能说谁的影响大,谁的影响小,这有点俗了。从本质上说“王阔海研究”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作这样的学术研究,只是先从他的“新汉画”入手,你可以看到通过这个研究性的学术平台,更全面客观的了解到王阔海新汉画那种非常端庄古朴的一个画种,又可以看到这一画种背后的潇洒风神及含有汉文化博大雄强的特别韵味。所以我在《王阔海新汉画初探》大著中论述“王阔海现象”,可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书画大师,何况他不仅是范曾早论述的“大师”,更重要的是王阔海对“新汉画研究”的贡献,尤其是笔墨的那种生命状态与借古开今在中国画坛当下又有着特别的创新典范意义。他与范先生相比只能说各有所成,同为画坛之高标。而且我们梳理王阔海研究的意义,这对于当代人的心性和笔墨文脉的传统传承与创新,自然起到了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在2019新年打算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握王阔海的书画精神特征,对王阔海的书画理论进行深读与重建,并探寻中国古往今来关于汉画,甚至中国整个绘画文化的本源与本质,选择这样的学术思想为出发点,这与王阔海进行一番思想文化和审美精神的深度对话后,应该说我们多少是储备了弥足珍贵的学术性批评能力。使我们对王阔海思想和艺术的开宗立派油然生发深深的敬佩之情。正如我《初探》大著中说:“读王阔海新汉画可使心灵的眸子温馨又迷醉,这一画种载体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绘画智慧和精神统一的审美体系。”














王阔海(原名王克海),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二炮分院副院长、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名家研究院顾问,中国新汉画艺术创造者。
他潜心于中国画美学理论及传统笔墨技法地研究,并主张全面继承中国的绘画传统,更为崇尚汉代博大雄浑的文化精神,并汲取了汉砖、汉瓦、汉画像石刻艺术的精华,沟通了汉画像石与中国画笔墨之间的灵魂,间收并蓄了浮雕、壁画、唐三彩、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的精邃,将古汉画之石刻形态转换成新汉画之笔墨形态,将刻意变写意,以笔代刀,整合成为现代的水墨图式,被美术界誉为“王阔海的新汉画艺术”。其作品古朴典雅,狂放而不失精微,洒脱而有力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2007年被评为中国书画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画家之一。
1996年6月18日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过“王阔海中国画展”。出版了《王阔海国画集》、《王阔海新汉画作品集》。2007被中国书画界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2008年当选了中国美协第七届代会理事。2011年当选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