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知道答案
文/ 中英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把学生比喻成多姿多彩形状各异的鹅卵石,那我们推动学生成为完美状态的教育手段就要像水一样。
水有哪些特性呢?首先是无私,《道德经》里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善良的莫若水,给予世间万物恩惠,不求回报。其次是,水本性柔,软弱无形,无孔不入,但水滴石穿,无坚不摧!第三,构成生命最简单的物质是:空气,阳光和水。水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也占人体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水在生命中的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周末,采摘一棵太阳花,本来想插入水里,忘记了,第二天晚就焉了,于是立刻找个瓶子,装上水放进去,一小时过后,花就精神过来,令我惊讶的是,花鲜艳而有活力,像是在回馈水给它的重生,犹如饿久了的人,得到充足的食物,饱餐过后满血复活一样。
日本有个江本胜博士做过一个实验,叫“水知道答案”,大概内容就是:你对水贴上不同的标签,说不同的话,水会有不同的结晶形状。关于爱和感恩的话,水会有很漂亮的结晶。而恨和讨厌的话,水就会有很丑陋的结晶。
实验证明,水听音乐的能力更是让人惊叹,听过贝多芬田园的水,结晶的形态清晰欢乐,听过童谣的水,结晶单纯清亮,听过巴赫作品的水,如同乐曲一样,结晶成相互联结的奇妙结构,听到嘈杂愤怒的重金属音乐的水,结晶的效果则与骂它“浑蛋”类似,结晶一片混沌,丑陋不堪。更有甚的是,水对人类创造的语言、文字、图像都有所感应。水对善意的信号都报之以独具特色的美丽结晶,对恶意的诅咒则惊恐沮丧。水结晶证明,水是有记忆力的。
你拿出一个玻璃杯,注入清水。你把这杯水放在面前,把脸部挨近凝望着它。可能你从来没有想过,此时此刻,杯中的水,也正在望着你。这还不止,那些水同时也正在“感受”着那个房间的情景,“望”着窗外的景色,“听”着周围的声音,更会在“阅读”着你内心的思想。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水居然还将这一切,用它的方式纪录下来。江本胜希望通过水结晶实验,让大家能够认识到赞美、鼓励、信任、爱与感谢的力量。
如果水分子可以受到心念力量的影响,难道肉体骨骼组织器官不会吗? 你听到赞美和听到咒骂的时候,身体器官感受和反应能一样吗?再说,人体大部分都是水成分,如果知道心念与结晶的关系,是不是这种心念可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奉行“水一样的教育”呢?在教书育人上,我们对学生多鼓励赞美,多些爱和欣赏,多一些正面的耐心点,宽容的引导,少指责苛求,少谩骂和冷漠,两种教育效果是截然相反的。从学生角度讲,赞美,鼓励,信任和关爱的效果,有如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水,是指责谩骂,嘲讽打压出来比不了的效果。如果水能感受善恶,那人体的机能对善恶的感受是远胜于水,异常强烈于水的!谩骂过的水会变混浊,谩骂过的学生也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手握斥责权利的教师,在声色俱厉面目狰狞的状态中,自己身体中的水分子排列也会随着血脉喷张变得秩序颠倒 杂乱无章! 那学生又当如何呢?应该说,手握惩戒权的教师,负影响的教育行为,既伤害学生,又伤害教师本身! 我们应该先承认,错误就是学生应该有的常态,这就像一棵带有枝叉的小树,园丁的工作就是修剪枝丫,帮助小树朝上生长,变成栋梁。那修枝剪叉是园丁最正常不过的本职工作,没有错误,就没有教育! 学生不犯错是不正常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我们甚至可以把教师和学生都比喻成雕刻家,教师是有经验的雕刻家,学生是没有经验的雕刻家,教育过程就是,教师这个有经验的雕刻家,指导学生这个没有经验的雕刻家,进行自我雕刻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雕刻出完美的自己,既要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又要有教师的努力和精心指导! 有的老师对学生犯错是忍无可忍,指责谩骂,甚至大打出手,这都是不遵从客观实际,鲁莽,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只追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寻找和发现学生优点的教师,才是最可怕的!学生之所以叫学生,就是他们需要学习,需要老师指导帮助,小孩子需要呵护关爱,年长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和鼓励,需要给机会改正和得到教师的信任!真的正如泰戈尔诗说的那样,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育如水,教育需要水一样的柔情和无私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