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仁和高一(1)
黄万豪/汇港城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讲了汉末时吴,蜀,魏三国鼎立的故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在作者罗贯中笔下清晰可见,述说了汉末时期的由合及分,由分及合现象。
《三国演义》虽属历史演义小说,乃在史实上加以编改,颇有艺术特色。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郎跃然纸上,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让人向往。
一是刘备,从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请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有人说“刘备曾五易其主,四失妻子,为什么是英雄?”如若是一般人,在数次受挫后,早已心灰意冷。而刘备在如此打击下,却依旧奋起成就蜀国的霸业。
二是诸葛亮,演义中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做不到的。书中对其描写简而不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三是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所做的《短歌行》中一句可见其雄心壮志,希望天下英才皆入其麾下。在演义中其人多疑,在错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语,可见其人狠毒。但是在许攸投奔曹操时可以看出曹操的惜才之心。
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扬蜀贬魏的色彩过于严重,使得读者无法真正了解三国的真正事件,刘备仁而伪,诸葛亮智而妖。
但是整体而言,三国演义结构紧凑,人物形象生动,不愧于四大名著之称,后人可以吸取部分为人处世之道。
2021.8.21杭州仁和外国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