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之痛
谁来抹平?
有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若产生心理问题,其严重程度要高于普通儿童,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孩子”往往只是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多一点关注和理解。
3月9日下午,当父母从外地回家探亲时,15岁的刘某情绪变得异常激动,将家中凳子等物品从楼上往下扔,将玻璃砸坏扔向父母,还不让父母进门。无奈之下,当天夜里,家人将刘某带至市三院治疗。
据刘某父母介绍,从刘某2岁开始,他们就常年在外地打工,全家聚少离多,刘某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三个多月前,现读初二的刘某与同学打架,之后便不愿意去学校,整天闷闷不乐,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精力差,不想活动,也不愿意与人交流,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玩游戏,不吃饭,不听家人劝说也不让家人靠近,感觉烦躁、焦虑且易发脾气,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此外,刘某对父母敌意很大,不愿意见到父母,经常与父母吵架,甚至还动手打其父亲。
刘某入院后,市三院主治医师庄丽荣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病情评估,针对其严重的冲动行为问题,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电休克治疗,在取得患者信任后,给予暗示等治疗予以适当分析,解释,帮助患者认识症状,帮助其恢复自知力。还针对服用精神类药品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不佳等情况,给予药物治疗监测。
经过近三个礼拜的治疗,刘某的病情明显好转,情绪较前明显改善,与父母关系有了明显缓和,愿意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
庄丽荣表示,很多父母离家千里、日夜辛劳,努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及时和孩子谈谈心、说说话。现如今,网络日益发达,虽然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时空距离,但是往往让彼此的心灵距离变得遥远,容易导致孩子惶惶不知所措、在成长中迷失方向。
她建议,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父母有多忙、有多累,应尽量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成长环境,多给孩子一些关注,给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让彼此的心灵变得不再遥远。而对于留守儿童本身,也要主动去跟父母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听听父母的内心想法,感受父母工作的不易和对自己无私的爱。
拟稿人:汪 洋
审核人:白耀刚 丁华珍
发布人:汪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