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之芳 • 字之菲
文/石城吴钩
人生,有文字,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芳菲在,便是幸福。
人生,有文字的芳菲在;大地,有葱茏的芳菲在;倘人生的文字能与葱茏的大地一起菲芳,便更是幸福中的幸福了。 ——题记

一
冬夜,如一层厚厚的寒冰,但是却无力封住一支汩汩流淌的笔。虽然流年极力欲漂去这一季的清冷和沧桑,但是在灯下,在心溪,在这一支笔下,还是叮咚出了一纸的墨香书香与诗香。
夜色如墨,书窗幽深。笔尖沙沙,文字,在铮铮淙淙地流淌……

不觉间,我的文字已汇成了一片文之芳字之菲:一首小桥流水,一曲明月清风,一片花红柳绿,一阕燕语莺歌……而所有这些,那一字字,一句句,又怎能、又怎能诉尽长亭复短亭,聚也依依,别也依依?那一阕阕,一首首,又怎能、又怎能倾尽人间亲情,念也依依,思也依依?那一章章,一篇篇呵,又怎能、又怎能抒尽聚散念思的水迢迢也,路长长?就这样,我倘徉在这一片风月无边的芳菲里,撷一抹萧瑟、拾两片阳光,穿过岁月的温暖寒凉,耐心等待大地葱茏的片片绿意,倾心守候遍野绯红的点点菲芳……
梦境斑斓,思绪成霜。笔尖沙沙,文字,在清新地流淌……

有时,我想,人之所以会在或悲或愤,或喜或怒时,用笔倾诉发泄心中的悲愤哀怨,表达抒发自己的欢愉喜欣之情,皆因“言为心声”,因了文字所独具的无限表现力、感染力吧。宋欧阳永叔公《醉翁亭记》,记游之后,公于文末叹云:“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其乐在何?陶渊明安贫乐道,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公则乐在其与民同乐——然,公之乐 , 除与民同乐外,愚以为公更有其自得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公是何其自得、自信、自豪也!好个“醒能述以文”,直如长虹横空,霞光经天!公之豪,自是有他的理由的。想当年,随公游山“往来而不绝者” 的滁人、随行的宾客多矣,唯公“醒能述以文”,用文字记游,挥就一篇流芳百世的《醉翁亭记》!也曾想,当年游山,有公畅游山水“得之心而寓之酒”之乐,有“山肴野蔌”的宴酣之乐,有与滁人游的与民同乐,若无一篇传诵千古的《醉翁亭记》,祇留下一幅“游山图”,甚或图也没有,又何来公“醒能述以文”之乐其乐,何来公豪情干云之大乐,气贯长虹之自得之乐哉!从此意义上说,文字对情感的描述表达,较画图而言,就远比颜色、线条、明暗等来得全面、准确、深刻了。当人们用曾探访过心灵的文字去记录下生活,抒写下心情,当他们在某个洒满阳光的午后,在自家的庭院或露台上,坐一张摇椅,品一杯清香四溢的茗茶,手捧书卷再次读起时,那一种阅读自己,回味酸甜苦辣,翻捡曾经的过往,那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定然会让你不由或颔首、或默叹、或击案咨嗟,仿佛重新又回到当时的场景、心境了吧!阅读,无疑是一种高尚;然私以为,用文字去记录去抒写,岂不更是高层次的另一种高尚?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那个不是前人用文字留下的高尚的文化瑰宝?自然,对于过往,对于历史,无论是用那一种形式,文字也好,色彩也好,还是用音符也好,只要是用心去记录情感、记录生活、记录曾经, 就全都好,自可不必厚此薄彼。但用文字抒写记述,从个人喜好而言,乃是我情有独锺的。愚以为,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都能坚持不懈地用文字、用心去记、去写,那么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更是一种享受,一种高尚,一种慧心的修炼与修行!

二
夜色如墨,书窗幽深;梦境斑斓,思绪成霜。笔尖沙沙,文字,在清新地流淌……
是啊,因为责任,因为高尚,人们一代又一代在文字中修炼着,修行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用文字的各种样式去记录生活,探访心灵 , 寄寓心情:或述以文,或吟以诗,或咏以词,或歌以曲,或抒以赋。文字,在不断的抒写、记录、探访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着;而在文字成长的同时,人们的心灵也随之在不断地成长、成熟、成就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日子,如潮水般涌过。时间的潮水,淘尽了人世间多少如烟往事,又积淀了多少美好温馨的回忆!人们用文字记下往事、录下回忆,从时间的潮水中淘回自己,又进而在自己或他人的文字中,逐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重新发现了自己。

想,文字一定是有生命的吧?为什么我们常常可以在一页页书页里,感触到文字的温度,吮吸到文字的馨香,凝听到文字的心跳呢?为什么我们常常可以在一页页书页里,能够惬意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晨光、一个又一个傍晚呢?为什么我们常常可以在一页页书页里,遇见各种人、各种事,也会偶尔遇见自己过往的曾经呢?而所有这些,那一本本-卷卷的书页,那书页中的一字字一句句,那字句中记述的一点点一滴滴,无不在丰富着、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生命。但,与文字最有价值的遇见,我认为,一定是在某一个瞬间,在某一本书的某一张书页里,我们偶然遇见了自己、或遇见了自己曾经相似过往的时候吧。相信,只有在那 一刹间,我们才真正懂得:其实,人走遍世界,也只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能走回自己内心的路而已;我们才真正明白:生活的路,只有走得沉重,才会留下脚印。生活中每一个沉重的脚印,每一刻时光,每一段心路历程,都有它曾经存在的意义。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去记述,去描摹吧!让我们在一段又一段或浓或淡、或悲或喜,用文字集成的人生故事里,悄悄收藏起那些如一帘云月般的心事、往事;收藏起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留下的几许伤痕、几滴清泪;收藏起无数悲欢离合中的一抔酸辛、一丝安暖、一点馨香吧!

流年,似水;岁月,如流。在需要用文字相互取暖的滚滚红尘里,且让我们忘掉流年里那些心事往事、伤痕清泪,在苍茫秋色中凝成的几许寒凉吧;且让我们坐在老槐树下的长柏凳上,一起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吧;且捧一卷你侬我侬的文字,一起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吧!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我们从书卷的文字中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人生变得更加高尚起来吧!
岁月如歌。在如歌的岁月里,我们因文字,有幸在书卷里结识了古今中外文化底蕴深厚的名人大家,我们有幸在文友诗友的文字里邂逅了诸多的良师益友知音……面对无情流逝的岁月,让我们一起笑面人生,笑对生活,笑看世界;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手捧一卷自己或他人的文字,坦然地说-声:我们无悔——因为,即使光阴去了,至少还有文字在,至少还有你的文之芳、我的字之菲在,至少还有你我根植在芳菲大地上的文字在——是呀,亲,你看,春天来了,点点芳菲芳大地,大地灿灿灼菲芳。我们的文字,正在菲芳的大地上,弥散着一路的清芳与菲香呢!

一本书,安然地憩在案上,她似乎在静静地聆听你我浅吟低唱的心声……
哦,人生,有书在握,有文字为伴,便是一种幸福了。
哦,人生,有文字,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芳菲在,便是幸福了。
哦哦,人生,有文字的芳菲在;大地,有草木的芳菲在;倘人生菲芳,大地菲芳,人生的文字能与葱茏的大地一起菲芳,便更是幸福中的幸福了。



个人简介
石城吴钩,原名刘刚。人生座右铭: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处世,堂堂正正立身。
求学、从戎(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三团),学习(南师大)、教书。先后在中学、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之邀,讲授文学赏析、古诗词文。现退休,读书,笔耕,操琴。诗文散见于报刋.新浪博客、大地菲芳文学微刋、今日头条及卓芒文学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