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味道
文/窦光兰
父亲节快到了,谨以此文献给天堂里的父母,愿你们安好!――题记。

父亲去世己经四年了,但他每天早上抱着茶壶在院子清唱《智取威虎山》片断,里面的一招一式的功夫和唱腔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眼前耳畔。小时候听爷爷讲,唱京剧和烹饪美食是爸爸的爱好。那时候姚李文化设施落后,没有专门的剧院看戏,只是几位戏迷聚在一起为大家演唱。爸爸年轻时和张姨搭档,演唱京剧《沙家浜》的剧照至今还在老家保留着,它是爸爸的骄傲。爸爸在家排行最小,两个哥一个姐,虽说家里生活条件一般,但爷爷心疼他这个“老憨子”,变着法烧东西给他吃,爸爸因此也爱上了烹饪美食。
酷暑时节,来一瓶冰镇啤酒两块韭菜夹,再配上一碟龙虾是最爽不过的了,既能充饥又能减肥。 姚李大街上现在到处都是龙虾馆,里面各种风味的龙虾应有尽有,麻辣的,香辣的,椒盐的,五香的,各种风味一应齐全。
吃韭菜夹和龙虾还得从儿时说起。我家住老汽车站对面儿,隔壁是回民饭店,饭店每天早上炸油条蒸韭菜包子,隔着竹篱墙都能闻到香味。我和弟妹年纪小不懂事,每天都偷偷扒在竹篱墙边看别人吃东西,那远远飘过来的香味让我们垂涎三尺。父母看到后不由心酸,就把我们叫过来,并吓唬我们说女孩儿不能偷看别人吃东西,不然长大后找不到婆家,吓得我再也不敢偷看了。

第二天父亲用缝衣服的小针,做成月牙形弯钩用线绳拴着,另一头固定在竹杆上,下午请了假专门带我们去石头塘钓龙虾。把一截蚯蚓穿在小钩上放进水里,等看到水面冒水泡时一下子提起来,钩上就挂了一只活蹦乱跳的龙虾。那时石头塘里龙虾很多,不到半天就钓了一脸盆。妈妈看到我们钓回来的龙虾非常高兴,她立马宣布“今晚吃韭菜夹和龙虾,管够管饱,以后再不许偷看别人吃东西,想吃什么告诉你爸,他会变知道吗?”“知道!”我们高兴地回答,一蹦三丈高。爸爸妈妈都拿出他们的绝活手艺来——红烧龙虾和叠韭菜夹。爷爷老早就帮我们把碗筷摆好,大家围坐桌前只等开饭,一阵阵香味从厨房飘过来,太馋人啦。
“我要吃,我要吃大的!”小弟急得直扯妈妈裤腿儿。
“好,好,小馋猫!你最小你先尝。”韭菜夹和龙虾一端上来,我们一窝峰扑上去抢着吃,姐姐拿筷子敲敲我,“爸妈还没吃呢!”我这才注意到爸妈在前面用帐子布做网。
“俺爸!俺妈!你们怎么不吃?”
“我们不爰吃,龙虾只能小孩吃”,妈妈说。
“小孩儿吃龙虾补钙可以长高长壮”,爸爸说。
“妈妈快来,我剥不好你帮我剥,我要长高长壮!”小弟叫喊着。从那以后爸妈每天都用网子逮龙虾,中午放学到家就有韭菜夹和龙虾吃。馋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喜欢往我家跑,因为母亲总拿韭菜夹和龙虾给他们吃。老汽车站人也都开始学着做韭菜夹和龙虾吃,既能解馋还很省钱。

韭菜夹做法很讲究。首先要选新鲜的韭菜,切好的韭菜放点儿盐拌两下,在炒锅里放点辣椒、姜片和葱花,将猪油渣和芝磨放进锅里一齐翻炒,等油渣出油了马上关火,再倒上韭菜和油渣翻拌均匀盛出。菜馅放凉后打几个生鸡蛋搅拌和匀,以防止菜馅散开。其二,揉面也很重要,手劲儿大才能将面揉得均匀有弹性,吃起来有嚼劲。用擀面杖将面团擀均匀,菜馅抹一层叠一层,将叠好的韭菜夹放锅里蒸,刚出锅的韭菜夹要趁热切成小块儿。妈妈切出来的韭菜夹大小规整,仿佛就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皮薄馅厚晶莹透亮,咬上一口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姚李龙虾馆有个口头语――“哭着吃笑着走”。意思是说姚李龙虾以辣为主,辣的叫你流眼泪。龙虾的做法很复杂,需要几道手续。首先,将龙虾剪去头壳抽去虾肠,洗净凉干,然后放油锅里炸几分钟呈金黄色捞出,其次,将炒锅放少许油加八角,生姜片和大蒜片爆香后倒入龙虾翻炒均匀,之后将翻炒好的龙虾加上卤汁(卤汤里加辣椒面,根据各人的口味酌情添加)继续文火慢煮,直到汤汁浓稠时洒上葱花即可出锅。
韭菜夹和龙虾有父亲的味道,更有着家的味道,它是我们的最爱,也是姚李的特色小吃。它们饱蘸着浓浓的乡情,飘逸着醇厚的农家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