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灵魂》
眼望着波涛滚滚的黑龙江,
对岸就是日夜思念的家乡,
家乡被强盗所蹂躏和霸占,
我们归家的路却那么漫长。
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
战斗在白山黑水的土地上,
今天没有能力再力挽狂澜,
我们被迫行走在异国他乡。
前进,向回到祖国的方向,
身边除了死亡,还是死亡,
我们没有泪水也没有悲伤,
义无反顾地继续走向前方,
家乡在心中向着我们招手,
回到祖国的路途多么漫长。
眼中看到长白山和兴安岭,
还有那昆仑山和黄河长江。
经历了五百天的严寒酷暑,
身边伴随着是饥饿和虎狼,
看不到边的森林草原沼泽,
西伯利亚充满瘴气和饥荒。
我们牢记着是祖国的蓝天,
想拥抱她只有不屈的顽强,
饥饿使人倒下催生了无望,
义勇军铭记着祖国和家乡。
我听到了北方的锣鼓喧天,
你看到了江南的龙舟激荡。
他闻到炕上饭菜香飘四溢,
咬着牙前进吧——
前面就是家乡的灯火辉煌。
《关东秋叶》第三部出版四年多了,那是一个创作阶段的结束。经常有朋友对我说:“老伙计,注意身体,你的书已经是超长篇中的超长篇了,还要写多长时间……已经十年了,这样写有用吗?”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关心,可是面对着一部没有写完的作品,就像雕刻匠做了一个半成品,刚有了头颅而五官不全……那种感觉是很难受的。其实对于书中的内容和情节,完全可以压缩再压缩,可我这部四百多万字描写东北义勇军的故事里,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部“浴血长征”里,那些鲜为人知极端艰难困苦的故事。我们先辈艰苦卓绝流血牺牲的经历,绝不能让他们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好在规划的五部小说已经出版了三部,后面两部虽然还有二百多万字,可是在我腹中涌动着悲壮的故事,还是促使着我一直写下去。
在动笔之前真的没有想到,今天的作家哪里是在写作,分明是与自己和社会在做斗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你想吗……辛辛苦苦写出来要送到出版社,然后就是催促编辑阅稿、校对、出版……,还要到印刷厂跟踪印刷,最后再到各类的书店寄售,以及给朋友们赠送分发。有谁能体会到今天作者的艰辛?我才知道在今天文化是多么的不值钱。整个社会弥漫着浅薄——很多都不能称之为文化的“东西”在泛滥,对了,这些只能叫做“东西”的碎片,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它们颠覆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已经成为那些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不知道中国历史……人们的所爱。很多有良知的人都在担心:没有了传统,历史被遗忘,眼前只有幻觉中的现实,以及想象中的未来,我们中国会向何处去?看看那些孩子们在推特上的语言吧……。“英特尔”的出现,在那些还不懂马斯洛生存理论后代们的眼睛里,带来是虚假的社会,虚荣的情感,虚幻的未来,当他们回到真实的土地上时……一定是那种迷茫的悲哀:“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即便有一些爱读书的人,他们也很少再有向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所说的那样:“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我是个崇尚英雄的人,爱国和勇敢一直是英雄好汉的基本品质。几百年来,那些大字不识的中国老百姓视死如归,挂在嘴边的就是:“脑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这部《关东秋叶》是军旅文学,我要体现的是中国军人,传承下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蒙古族将军僧格林沁,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和军人的典范,我们评价这样一个人物,应该从他对国家的贡献来看。就是他敢于对英法舰队开炮,在大沽炮台击沉了二十多艘外国军舰,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他指挥的蒙古族骑兵用刀剑和自己的血肉之躯,与英法联军的火枪大炮战斗,一次战斗牺牲了四万多人。那些大无畏的勇士们,骑着战马冲向敌人的大炮,这是多么英勇和无畏的举动啊……连英法军官都带着崇敬的感情,来述说那场战斗。这样的事例在中国的历史上枚不胜举,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做出的贡献,哪怕那些牺牲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成比例,用今天的价值观衡量,又是多么的不值得。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可以想到那些军人在当时是多么的无奈。可是今天我们的祖国强盛了,很多青年人缺少的,恰恰就是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在社会上,“伪娘”和“鲜肉”泛滥,当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年轻人,在舞台上和电视节目里扭来扭去,台下粉丝的尖叫声,很难想象在今后的中国,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忠勇义孝是中国军人必备的品质,这个优秀品质一直体现在军人们的身上,那就是对国家忠,对敌人勇,对战友义,对人民孝。这也是我要在自己的作品中,着重要体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的优秀品质。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