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风中
唐建武(甘肃合水)

我走在风中,走在人行道上,读着《老子》,读着《无量寿经》,读着《红楼梦》,读着《宋词三百首》,读着《论语》,读着《坛经》,读着《唐诗三百首》,读着《星星草》,直到走进教室,加入学生的读书洪流中,我读我的,他们读他们的,互不相扰。读着,读着,以前感觉难的语言组合,一下子变得简单了,语意变成画面在头脑中映现。这是我每个辅导日都要做的功课。
汉语就是这么美妙,作为最基层单位的汉字就是来自图画,多次形和音的碰撞,作为义的画面就明了了,仿佛是八千年前,甚至更久远的那个圣贤点化了我,语言密码随之就被破解了。一种顿悟之后的愉悦或者叫做福流的东西油然而生了。这种感知语言艺术美的经验,三国时期的一个老头就说过了,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也。
以我的经验,凡经典,只要大声朗读一百遍,就可以融会贯通了。老友燕克思喜欢诗经、汉乐府,为写诗,他每天早上起来就在宿舍楼前大声读诵,吵得校长不胜其烦,说,兴权,你快到操场上去读吧。他这样的读,效果明显,他写的现代诗藏着古韵,这是那些仅靠文辞取胜的所谓文士所不能及的。他是教化学的,他写的化学诗潇洒出尘,像是来自天外,像是上帝指点过的一样。读能打开您的心灵之窗,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也喜欢旁若无人地读。像这样子读得多了,我就有点厌弃那些注释了,有些烦琐,有些不知所云。我能两字说清的,它竟然说了一大段,还险些逃不出一个怪圈了: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阅读其实很简单,一边读,一边思,读思结合,多难的文字组合也会弄懂,因为汉语的语句来自意合,读着,读着,你就懂了。那些靠别人的讲解来读书的人是不会读书的人,也终生体会不出朗读的美妙,以及这种旁若无人,沉浸在福流之中的享受。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