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美味在春天
罗雁萍/文
立春至清明,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连续不断地吃到毫无污染的纯天然食品——冬笋、春笋、小笋、……这些山珍。还有地菜、艾蒿、蕨、鸭脚板、水芹菜……等等绿色的物美价廉的野菜。

千万别急着尝鲜,即便想吃的不得了,也不要多买。因为,那可是一天一个价,一个劲地往下跌。不少先尝鲜的人大呼亏极了。也有人很不在意,虽然多花了点钱,毕竟先吃为快,值!
在所有的野菜中,蕨是最其貌不扬的。它不像春笋那样丰腴,也没有地菜和艾蒿那样娇嫩的翠绿,虽然和小笋一样苗条,但也不像小笋那样亭亭玉立,而是灰不溜秋脏兮兮的样子,难看极了。尤其是头上还分出三个带着弯弯曲曲小勾的叉。湖南人不叫它蕨,而是叫三丫菜。虽然名字很土很俗,但生动贴切。

蕨虽然长的不好看,本身也没有特殊的气味,但与其他的菜一汇合,就有了鲜味和美味。地道的萍乡人炒出来的蕨,那真叫一个绝。一位很会炒家常菜的朋友告诉我,炒蕨一定要用猪油才好吃,若是用腊肉油,味道会更好。将蕨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漂两道。用手掐成寸断,(千万别用刀切,沾了铁味,口味就大打折扣),沥干水,先将腊肉切成薄片,爆出香味,倒入蕨和干红辣椒爆炒两分钟,即可起锅。趁热吃,软软的嫩嫩的香香的,是嚥饭下酒的美佳肴。蕨和藠头一起炒,也很好吃,不过,一定要与藠白,与藠叶就没有那个味道了。
蕨之所以要焯水,是因为它能分泌出一种浓浓的液体,影响口感。但也有些人不焯,以免营养流失,保留原汁原味。前几年新上市的蕨,卖到了20元一斤,几天时间,就降到2元钱一斤。近两年来,有人说蕨致癌,人们也就没有那么青睐它了。到底是致癌还是治癌,也没有谁去考证。冬笋、春笋不论红烧炖肉煨汤……都很好,小笋炒肉片或炒鸡蛋,那更是又好看又好吃。
地菜和艾蒿,既是野菜又是中草药。有的地方叫地菜为鸡婆菜,地菜做的清汤,可与鸡汤媲美。我对地菜情有独钟,因为小时候,爸爸常常用地菜包饺子,那种独特的清香淡甜,没齿不忘。古历三月三,有地菜当灵丹一说。萍乡人喜欢在这一天熬地菜汤,里面放黑豆老刀豆壳鸡蛋苏蔸红枣……,说是吃了强身健体呢!尤其是对治疗腰疼,有特效。
艾叶用碱水焯一下,冷冻起来,可以放好长时间。什么时候想吃艾米果了,买点糯米粉,现吃现做,香味不减。据说是冬艾比春艾更有滋补的作用。特别是女性,要多吃艾米果,因为艾叶暖胃暖宫。难怪艾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女人草。

在第一声春雷响起以后,草坪里就会出现像黑木耳一样的菌菇。软软的,滑滑的。没有黑木耳的韧性,也没有那么深的颜色,只不过是形状有些相像罢了。人们叫它雷公菌。小时候以为是雷声响了,雷公菌从天而降。直到当了知青,才知道它是自然生长而成。说它是野菜,却没有植物的特征;说它是野味吧,又不属于飞禽走兽。不好给它下定义,反正是一种大家都很稀罕的佳肴。

香椿也是不少人喜欢的。当春降临时,它默默地露出那淡淡的嫩嫩的芽儿,仅两天功夫,就有两三寸长,小芽儿嫩得能掐出水来,断口处散发出浓郁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怪好闻的。
香椿的利用价值极短,只有谷雨前那么几天。故有“雨前春芽嫩如丝,雨后春芽生木质”一说。因此,你得特别关注,一不留意,叶儿杆儿就老了。不是切不动,就是咬不烂,也就没有那种清香了。故此,头茬香椿,销售价格极好。将香椿切成碎末,与蛋搅拌,摊成薄薄的煎饼,香嫩可口,唇齿留香,老少皆宜。

很喜欢那赞美香椿的美句“……一簇簇点染了绛红色的嫩绿,一丝丝春风里暖色的回味。”生动形象。
我曾经在百度里寻找过有关香椿的诗词,想看看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对她的评价,却没有什么发现,大概是香椿树既不清秀,也不壮观,没有特色,没有颜值,太平常了,我有一点为她感到委屈。
其实,树也像人一样有性格。有张扬的,亦有含蓄的。香椿树就非常的低调,它不像大多数的树,先将艳丽的花朵炫耀显摆一番,才结出不知是甜还是酸的果实。而是一绽放,就是奉献。美的奉献!爱的奉献!在萍乡生活了40多年,听朋友邻居常常相互交流烹饪技巧,受益匪浅。在我心里,萍乡女人,个个都是美食家。
……春季里令人食欲大开的美佳肴,数不胜数。还有胡葱鱼腥草苦麻菜....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不必为增肥而紧张,这些都是素食,不长肉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这个季节,又得等一年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