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二十四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三)八佾5-8章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先生说:“落后的东方、北方的少数民族,反而有君主,不像已开化的华夏,成年征战,如同没有君主似的。”
点评:本章慨叹华夏诸侯割据的无君状态。另说:赞华夏民族文化悠久,是优秀民族;说夷狄文化落后,是落后民族,不懂礼仪规矩,说夷狄有君,不如华夏无君文明。宋庄季裕《鸡肋篇》中说,金人南下,打到曲阜,在孔庙指着孔子像骂:“尔是言夷狄之有君者!”他们按上述“另说”理解本章,认为孔子嘲笑他们不文明。本书认为华夏优越感不利于各民族大团结,也不合孔子本意,故不取“另说”。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欤?”对曰:“不能。”子曰:“鸣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祭祀泰山。先生对冉有说:“你不能救救(劝阻)他吗?”冉有回答:“不能。”先生说:“哎呀,难道说这泰山还不如林放知道礼,而享用季氏的祭祀吗?”
点评;本章孔子斥季康子以大夫身份妄用周礼祭泰山,是僭礼犯上行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有权祭泰山,大夫无权去祭。孔子认为鼓动季氏祭泰山的林放不懂,泰山神知道谁有权祭,季氏是要遭天惩的。这是孔子第三次批评季氏僭礼,从此可见鲁国礼崩乐坏的严重程度,也可见孔子对鲁国社会稳定忧心之重。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先生说:“君子没有什么与人争的,一定要说有竞争,就是射箭比赛!互相作揖谦让然后升到射箭的堂上,失败的走下堂饮罚酒,他们这样竞争才合君子的规矩。”
点评:本章讲君子竞争,礼让为先。这种竞争,礼让贯穿始终。当今虽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口号,“黑球”、“黑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仍不断发生。学点国学,倡导一下君子之争,对治理体育界精神文明滑坡,为中华民族争光,肯定有益。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口角好看笑得美,眼球黑白分明转得媚,洁白的画面上绘五彩真绚丽。’这些诗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先生说:“画彩色的事要放到涂素色的后边。”子夏自语说:“也就是说礼仪的事要放在忠信之后吗?”先生说:“启发我的是商呀!他能触类旁通,开始可以和他讨论《诗》了。”

点评:本章谈仁、礼关系,同时赞子夏能触类旁通。人长得好看,然后化妆会更美。这是长相在前,化妆在后。绘画是先有白画纸,然后绘五彩才成画,这是素在前,绚在后;礼仪要先有仁爱之心,然后用官方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仁在前,礼在后。本章把属于不同门类的美与绘画、仁礼进行比较,从具体到抽象,讲清了仁、礼关系;真情是礼的内容,礼仪活动是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毛泽东曾用“一穷二白”形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点。他说,中国像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一比喻可能就受到本张启发而来,这就是古为今用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