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二十三
作者:康金印 主播:牧歌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和各篇要点提示(三)八佾1—4章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译文:先生谈到季氏时,他说:“他在家庙庭院里让人跳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舞,如果这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
点评:本章对季氏跳八佾舞的僭礼行为表示极大愤慨。孔子为何对季氏违礼反应如此激烈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认为季氏舞僭礼,所发出的信息是他有窃国之心。这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其次要原因是,他与君关系密切,他同情被欺之君。孔子经鲁昭公搭桥才娶到宋国大夫之女为妻,生子又以鲤祝贺;孔子30多岁时昭公赐车、马给他,助其留学,始办私学大约也曾相助。昭公爱才,孔子知恩图报。孔子35岁时,昭公被季氏赶出鲁国,孔子到齐陪他,此时齐君曾想用孔子;昭公死后,昭公墓旁季氏挖沟与先君隔开,孔子出仕后填平;陈司败问昭公违礼,他力图掩护。他憎季氏欺君犯上,他对君有知遇之恩。这就是他对季氏违礼反应强烈的主客观原因。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叔孙、季孙三家祭祀撤祭品时,演唱天子祭祀撤祭品时专用的《雍》诗。先生说:“那诗中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庄严肃穆’,连助祭资格都没有的孟孙三家,怎么在自家大堂上取用国祭专用歌呢?”
点评:本章指责季氏三家把国祭专用歌《雍》用于自家祭祀的僭礼行为。前章指责用舞僭礼,本章指责用乐僭礼,这些指责都是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的社会秩序。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先生说:“人却没有仁爱心,行礼还有什么意义?人却没有仁爱心,作乐还有什么意义?”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礼乐都重内心存仁,礼侧重表敬爱,乐侧重表和悦,失去仁爱之心,行礼作乐均无意义。本章仍是批评三家无礼。在已具诚敬之心的情况下,行礼有哪些方式呢?著名礼学家彭林教授指出:“在语言上,使用敬语和谦语;在容貌上,要庄重而真诚;在服饰上,要整洁与紧束;在坐立上,要懂得侍坐与退立;在揖让上,要
知道长先与幼后。”(据《秦岛晚报》)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先生说:“你问的问题太大了!一般礼,与其奢华,宁可俭朴;丧礼,与其礼仪完备,宁可内心哀泣过度。”
点评:本章指出一般礼要“宁俭勿奢”;丧礼,与其完备,不如哀泣。孔子为什么这样回答礼的根本呢?看朱熹的注就可以明白。他说:“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礼之本。”他说的意思是:一般礼反映内心的诚敬,用俭朴的形式表达比奢华更好,所以“宁俭”;丧礼反映的是内心的悲戚,外在表现形式是寿衣、棺椁等丧葬品的置办,就置办周全与悲戚比,悲戚更能体现丧礼的本质,故“与其易,宁戚”。明白礼之本,对于今天的用礼应有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