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10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
解说:沿舒

这是最早的王字,像竖放的钺。
钺,是一种兵器,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王权最大依仗是军权,王字由此而来。
商晚期,王室为了占卜和记事,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王,是甲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之一。
这片兽骨记录了商王的一次田猎。

壬午日,王在外巡游,为了田猎而进入麦山之麓,捕获了一只野牛,这是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田猎好比当时的军事演习,是重要的仪式。野牛体形巨大,难于捕获,为了纪念这次田猎,王将此事刻在野牛的肋骨上,并嵌入象征王权礼器的绿松石,彰显权威。
裂纹:商王无事不占、无日不卜,这些龟甲上裂纹的形状,占卜着祭祀、收成、病患、生育。裂纹,就是泄露的天机。专门的卜官和看守管理着这些国家档案。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