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言一句三冬暖】
文/一米阳光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这句话出自《荀子·荣辱》,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我们时常听到与之类似的一句话就是:“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是一种技巧,艺术需要技巧去表现。对于不同的人,对其说话有不同的要求。同样一句话,出于那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人之口,人们大抵不会与其斤斤计较。若是出于一个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口中,那就不是计较不计较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自身的形象。也就是说,语言的艺术处理直接影响到说话者在人们心目中,是提升高度还是打折扣降低身份。
我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指说话的对象,有些话对有些人可以说,而对有些人是不可以说的,这就要看说话人的身份了。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什么场合不该说什么话,这不一定就是世故,而是避免使自己成为一个让人耻笑或讨厌的人。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做人,不能多说话,而是要会说话,王阳明曾说过:不懂时,少说话,懂得时,说少话。宁可无言,也别贪话多,一不小心说错话,两两相对就尴尬。宁可沉默,也别说破。祸从口出的道理谁都懂,有些话只适合藏, 不适合说。看清一个人,没必要拆穿;看透一件事,没必要说破。心里明白,嘴上不说,这才不会伤到自己,得罪别人。
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出于热心肠,想给人家提个醒,或者对看不惯的现象出于爱打抱不平的心理,仗义执言。这样,往往会得罪人,给自己招惹麻烦。慢慢地,我就学会了沉默,尽量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这有什么呢?谁也不能把自己当做哑巴卖了吧!
俗话说:“心直口快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学会闭嘴一定不是坏事。”任何情况下,少说话,多观察,准定没错的。生活中多半的人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说话的人不经大脑,而听话的人却入了心,然后不同的理解,便有嫌隙和矛盾。一片好心往往事与愿违,这又何苦呢?我们左右不了别人,总还可以管住自己的嘴巴。
少管闲事,事不关己时学会闭嘴。闲聊八卦似乎是每个人都会想参与的事情,今天说张三的家长,明天说李四的里短,整天在那咸吃萝卜淡操心的,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当然,这种情况和学历没多大关系(有些人就是有文化没素质),而是取决于他(她)的做人和性格,往往这种人女性居多,尽管我也是女人,却对这种人非常不屑。我自认为自己很热心肠,但是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长着一张乌鸦嘴的人,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就爱扯闲话,很令我不齿。
我不是一个木讷的人,但也不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很多场合,我喜欢保持沉默,因为我实在不会说一些违心的客气话。我不太懂得外交辞令,所以就很羡慕人家把语言掌控得恰到好处的人。但是我特别不欣赏那种八面玲珑,口蜜腹剑的人。尽管他们知识丰富、了解人情世故,我一样不喜欢,也做不来这样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不俗不媚、端庄得体、宽容大度、低调随和、通情达理的谈话方式,这是我最欣赏的语言交流。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语言交流方式!
最近一段时间,闲着无聊时经常上网看一些像快手、抖音之类的小视频,那里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层次的人都有,也看到一些视频下面的留言,谩骂、嘲讽的话语很是不堪入耳。我看完之后就想,有些人拍的视频无底线,但是官方却允许播放,那些网民也是够可以的,你不想看可以划过,干嘛非得留下那些污言秽语,是想显示你自己多么高尚吗?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不一样,包括地域差异,就算再不堪,人家也是这个世界一份子,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限量版,只要不违法,不违规,谁都无权干涉。这个地球不属于你一个人,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载体,谁有权力把你看不惯的人踢出地球?所以,还是先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吧!
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温暖,也能给人带来深深的痛苦和仇恨。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又不得不与这个世界休戚相关。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希望我们都能以“善言”与他人交流,而不要用嘲笑、讽刺、挖苦,或者一些绝情的话语,在别人的心上刺下一道道伤口。多学习说一些暖心的话吧!
还是那句老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们切记,与人为善,善言善行,才是真正的善良。
2022 . 03 .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