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赵家镛,男,汉族,1957年生,遵义市红花岗区人,在职研究生,退休前系遵义市南白中学正高级教师,民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南中知联会会长,遵义市诗联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遵义诗联》纸刊编辑,南国诗社社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著有格律诗2800多首,在各级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800多首。出版有文集1部,诗集4部。

诗词开篇写作技巧萃论
赵家镛
关 键 词 创作诗词 开篇技巧 艺术效果 继承创新
内容摘要 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运用好写诗填词的开篇技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融会古今,继承创新,勤读勤观勤思勤写勤改,以意为先,旨远境阔,遵律据谱,反映时代精神,味浓情真,是诗歌创作的不二法门。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长期形成的灿烂文化中,诗词是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元前十一世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产生,共3000多首,春秋时期的孔子删定为305篇,称为“诗三百”。后有汉赋,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形成了唐诗宋词两座文学的高峰。代代学习,借鉴创新,传承发展,生生不息。诗人灿若群星,诗作不计其数。诗词读得多,背得多,烂熟于心,但一些人真要写诗填词,竟然无从下笔,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开头,万事开头难。这篇文章重点谈写诗填词如何开头。 诗词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十种。
(一)起兴式,就是先写景作铺垫,为叙事议论抒情造势。
宋代大儒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是以别的景物事物为开端,引出要记述的人物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称起兴。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写鸠鸟在河中沙洲上关关地叫就是起兴。为下面男子追求爱情铺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顺理成章了。又如《诗经.蒹葭》开篇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写景,是起兴,为下文描写对恋人强烈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设置典型环境。再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是通过孔雀不愿南飞的这种自然景象引出下文对焦仲卿与刘兰芝缠绵爱情的叙述与描写。
(二)赋比式,赋就是在诗歌开头直接叙事,比就是比喻。前者直入事件本身,后者使意象更加生动感人。
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如《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开篇直面伐檀奴隶们劳作的艰辛,为后文揭露奴隶主贵族专事剥削奴隶不劳而活的丑恶张本。又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开头就交待所见所闻,表达诗人与汪伦深厚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再如李白《朝发白帝城》一开篇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遇赦而归,一开始就表现出情不自禁。再来谈比,诗人为了使所咏之物之事之人生动传神,常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打比方。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开篇将奴隶主比喻成贪食的大老鼠,生动传神,字字含恨。又如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开篇:“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比喻把征人们戍边环境的冷清描绘十分形象,使人有如临荒寒的边塞之感,暗含了征人们对家山亲人的无限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写景式,开篇写景,营造气氛,为言志抒情蓄势。
这种形式,最为多见。开头写景是为了营造一种阔达深远的意境。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这两句写景放在开头,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年青美丽坚贞勇敢机智的采桑女子的描写。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说的是孟浩然长安落第,求官无门,退隐无钱恰好是秋天客居。秋天的萧瑟之景越发让他内心凄凉不已,寄言僧友,抒发厌倦仕途,只好归隐的无奈。客怀凄然,何等起手!有的诗词,用写景开头,是为了渲染气氛,如李白《古风.其二十四》诗:"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写宦官权贵的乘车横行霸道,对扬尘蔽日这一景象的渲染以揭露他们的骄奢无度。写景式开头,因情况的不同,所起作用亦不同。
(四)点题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纲举目张。
古人的作品,开篇点题的不少。如李白《蜀道难》开头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开头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蜀道的高险峻拔,人们难以通行,中心彰显。后面作者采用各种手法夸张铺陈写蜀道,引经据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诗人开篇吊古伤今,接着感慨时过境迁,自己空有抱负,至今仍是一介布衣,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黯然神伤。结尾感叹:“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开首点题,末句照应,浩气回肠,通体皆灵。语淡而味终不薄。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面点明此词的主题"赤壁怀古"的本意,扣人心弦,让读者也跟着词人激情澎湃,欲罢不能。
(五)倾情式,这一形式是开始便倾诉心中之情,营造一种淋漓酣畅而不可遏抑的气势。
如南北朝时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写那美女开篇就芳心荡漾,下西洲,折梅寄给江北的情人。情意绵浓,使人读后不能忘怀。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据传霍小玉,唐朝当红名妓,才貌双全,爱上李益,两人山盟海誓,永不相弃。没想到李益竟挡不住各方压力娶了门当户对的卢氏。小玉悲痛欲狂,再见李益,痛斥狠咒:“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以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果然小玉一殁,李益夫妻终生怨怼。诗人在本诗中以情开篇,朴素自然。诗中的情景细节,似曾人人经历,读来十分亲切。接着写道“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则情尤深,语尤怆,读之几于泪不能收。
(六)感叹式,开篇突发感叹,势破云霄,引人深思,意在言外。
这一形式与倾情式略有不同,所表达情感通常是抽象的。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就借万里黄河磅礴的气势来表现诗人的豪放。从下文的描写来看,虽是乐府旧题,真实地反映了李白怀才不遇,借酒浇愁,蔑视权贵和旷达的情怀。如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词人激情喷涌如河,一泻千里。本篇为辛弃疾得意之作。据岳珂《程史》载:稼轩每逢宴客,“必令侍姬歌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作者以散文句法入词,感叹入章,多处用典,抑扬跌宕,气势如虹,意旨宏大而意境苍凉,沉郁中见豪放。不善学不善思不善用者能为之乎?
(七)设问式,即开头提出疑问,或随即回答,或先不回答以引人入胜,韵味无穷。
设问式的例子很多。如杜甫《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元稹《织妇词》"织妇何太忙?"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当时因受新党排斥,处境困难,但他对现实、对人生还是保持乐观旷达的态度。因此才有开头的发问,才“把酒问青天”。本篇借中秋赏月,即景抒情,表达他个人的怀抱和对弟弟苏辙的想念。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此词通过设问,引出话题,上阕写春光难留,下阕写美人迟暮。词人托物比兴,寄情遥深,时事之感愤,身世之悲叹暗蕴伤春闺怨之中。一怀断肠忧思,一腔缠绵忠爱,一襟愤郁不平,尽于字里行间低徊不已。“肝肠似火,色笑如花“,被推为词中极品。
(八)辩论式,将富于辩论色彩的句子放在开头,起到气韵不凡,引人入胜的作用。
陆游《游山西村》的开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似乎有人嘲笑农家酒浑,作者却加以辩论,说明农家的热情,"浑酒"更是"足鸡豚"。作者由论辩引出富含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并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又如王安石《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开首两句辩证说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得的结果不同。正如后文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诫人们要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跳出事物的圈子。 再如陈亮《水调歌头》的开头"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对认为南宋没有人才的诽谤之言作者加以辩论,表现出作者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人肺腑。
(九)交代式,一开始就把问题交代清楚,使头绪不乱,更好的表现主题。
这种形式,有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况。 如李白《长相思》的开头"长相思,在长安”,就将地点"长安"交代清楚。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开篇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起调悲怆,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难能可贵的是在一千多年前,诗人能抛开狭隘的民族偏见,就不义战争对边疆少数民族所带来的灾难表示深深同情,才在后面吟出“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诗句,与开头呼应,不禁潸然泪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两句就把时间事件交待得清清楚楚,让人顿生悯意。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是开头就交代事件。再如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交代了人物,通过描写人物的居住环境、着装和形容来说明山中寡妇的艰难。情真意切,痛入骨髓。
(十)总提式,开头提出要写的景物事件与所抒之情,提纲挈领,引人注目。
这种形式能先入为主,言达旨明。如唐代杜牧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诗人爱人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认为,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挚爱。别筵上,凄目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这是情人离别时最真诚的感受。因此作者后面两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对女子说,你看它为我们即将的离别也心有灵犀,于心不忍,独自流泪到天明。用语不多,精练流畅,清爽俊逸,缠绵悱恻,意境深幽,余韵绕庭。如欧阳修《采桑子》的开头"轻舟短棹西湖好",先总说"西湖好",再写游西湖之景,充满赞美之情。又如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起句如泰山压顶,风卷狂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既照应标题,又交待主要事件,渲染出人民解放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在后面更有千古名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学霸王”,表现出要将革命进行底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决心。
此外还有别的开篇方式,就不再一一赘述。
掌握了写诗填词的开篇技巧,不等于就能写好诗填好词了,还需大量阅读名家作品,积淀思想,积淀语言,积淀技巧;勤观察,勤思考,勤写作;注重立意,依律据谱,意远景阔,味浓情深,功到自然成。诗歌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千篇百遍读,笔下自流诗。
参考文献
程千凡.中国古代文学英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赵朴初.古典文学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李道英.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三百篇[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范晓燕.宋词三百首赏译[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蘅塘退士编,崇贤书院释译[M]安徽,图解唐诗三百首: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