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力 • 散文二篇
原创首发
文/申力(重庆)签约诗人
主播 天歌
《稻香泥鳅肥》
我们下乡的金鳌山,金秋十月过后,金色遍野,晚稻陆续开始收割,放干了水的的稻田里,稻穗越来越沉,等待收割归仓,禾下的泥鳅已闻到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经过一个夏天的积蓄,苗条的身躯已长得滚圆,随着稻田的水逐渐干涸,泥鳅不断地往泥土里钻,只留下手指大小的出气孔,如果没有人来打扰它,它会在里面一直呆到来年春天。
刚收获后的稻田,鱼鳅的洞穴还保存完好,这是摸泥鳅的好时机,稻田里,只见三三俩俩的人,提着小桶,弯着腰,用手对准泥鳅洞穴,快速伸进,一捏,就捉住一条,顺手往桶里一甩,又瞄准下一个洞穴,运气好的话,一路寻找挖下去,两三个小时就会捉到两三斤泥鳅,腰酸腿疼随着这满满的收获,化为了喜悦。
捉回家的泥鳅,用清水养上几个小时,就可以用来烹煎炸炒了,做成一道道美味,配上包谷红苕酒,在深秋寒意中酌上几杯,秋收的辛劳会随着喜悦消失。
回城后,菜市场有卖泥鳅的,大多是人工养殖,没有稻田里的泥鳅鲜美,后来回了趟下乡时的金鳌山,村民大多下了山,在镇里安家了,我们种过的稻田,荒了,看不见捉泥鳅的人了,很是惆怅。
站在长满野草的土地上,想象当年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在秋收的喜悦中,煮一锅晶莹透亮的新米米饭,煎一碗禾田下鲜香的泥鳅,泯一口高梁红苕酒,就是对汗水的最高奖赏,也是人生的一大快活。
《素食之香》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华岩寺隐于重庆市郊外的乡村田野间,进了华岩寺,参拜了各殿的菩萨,游览了寺里的名胜,到了吃午饭时,来到了斋堂,看见吃的饭食,以天然瓜果蔬菜,五谷杂粮为主,色彩斑斓,温润。各种炒菜、凉菜、蒸菜、汤菜,以豆制品为主,各种素菜活色生香,引人胃口大开,食物入口,香味从口腔蔓延到灵魂,自然天成的食物是天地馈赠。
饭前,感恩天地,“粒米杯汤盘中蔬,得来不易历艰辛。”素食取自天然,亦是神仙美食,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天上神仙皆以瓜果为食,三五人同桌,吃多少取多少,饭后自觉收拾杯盘碗筷,何其乐哉。
王维说道:“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摘露葵”描写了简朴自然的生活,一餐素食钱不多,难以用金钱来衡量,无肉不欢,是大众的爱好,吃素食可以回到初心,不杀生,蕴含慈悲心。
正是吃饭高峰期,各色人等及拜佛的俗家子弟,来到了饭厅,排着队等着桌前吃饭的人,吃完后再依次落座,菜谱上依然有红烧肉、夹沙肉、烧白、炒肉丝,不过,红烧肉是白萝卜按红烧肉的做法做的,夹沙肉是冬瓜切成片夹红豆沙蒸的,烧白也是冬瓜切成片盖上咸菜蒸的,肉丝是豆筋棍切成丝炒青辣椒炒的,菜品每天不重复,让人吃得舒服,胃口大开,神清气爽。
素食,让人身体健康,让生活回归自然,让灵魂简单安宁。
华岩寺内绿树成荫,坡上按季节种上大白菜、卷心菜、菠菜、胡豆、豌豆等蔬菜,播种的艰辛,收获的快乐,是秦观诗中的景,树绕寺庙,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倘徉,是与大地深度的对话。
要不是亲身亲历,品味素食,也难以理解素食者对生命的理解。
作者简介
申力《明心文学》签约诗人!笔名:申维希。重庆人,喜好涂鸦,曾在重庆文艺、星星诗刊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百篇,在各种文学平台上发表作品数百篇。
主播简介
天歌《明心文学》平台常驻主播!热爱诵读,喜欢简单快乐的生活,用声音做真善美的传播者,传递生活中的正能量,感受人生的美好。
————————————————
投稿须知
1,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作品。谢绝敏感话题以及违反投稿条例,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责任。
2,关于稿费,读者赞赏金额少于20元不予结算,文章发布七天后结算。第八天起,后续赞赏不再计算发放。没有赞赏金,不足20元的没有稿费。赞赏超过20元60%为作者稿费,带有诵读的作品,赞赏超过20元作者主播平分60%为稿费。40%用于平台运转和发展。稿费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稿费红包24小时不领取,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3,投稿视为同意此规则,诚邀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
投稿题材以现代诗,诗歌,短诗,微诗,散文,随笔,五言,七律,词……
4,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总编删除!
投稿请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