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哀悼
向3.21飞机失事遇难者默哀!祈愿亡灵早登莲台!家属吉祥安康!
2022.3.26

格律体新诗“向自由诗学习”什么?
——从火星的三首新作谈起
作者:万龙生
火星原本写诗词和自由诗,近年来接触了格律体新诗,认同这一理念,再通过创作实践,与诗友交流,成果甚为显著。最近她创作愈益勤奋,收获更大。她把下面三首近作发给一位擅长诗词的诗友,征求意见:
月光下的村庄
地有多么大,月光就有多么远
把村庄还有河流,都印在上面
村东头,槐树筑起春天的鹊巢
新一代脚步,却纷纷逆向炊烟
月光啊,你都照得见乡愁袅袅
却照不见,困顿的村庄和孤老
迷失的春天
如果还有逸出轻尘的花朵
你就千万不要把春天错过
如果树上还有小鸟唱歌
你可要悄悄从那里走过
为什么属于春天的欢乐
却被乌克兰的炮声震破
忆途经大西北军马场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花田
仿佛直达遥远的天边
起伏似波澜壮阔的海洋
我们打马走过了花间
后方是亘古连绵的群山
山上有一道喋血雄关
英雄和战马都到过那里
而今已是祥和的春天
那位诗友很欣赏,回复道:“很不错。火星的格律体新诗又结合了原有的自由诗的气息,更多的时候在二者之间纵横回旋,题材更丰富,格局更高远,故能开新气象,耐读。”对此,火星有些惶惑,就发给我看,征求意见。谁知这却触动了我久已有之的心病,就告知我对这段评语的意见:我也觉得这三首诗不错,但是要说其优点的取得,是因为“结合了原有的自由诗的气息,更多的时候在二者之间纵横回旋”,我却很不了然。
提出这个意见的那位诗友我也很熟悉,不但支持格律体新诗,而且偶尔也客串一番,算是一位“两栖诗人”呢。但是他这种分析,我却不能认同。这使我想到,就在我们格律体新诗队伍内部,也有人鉴于一些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说过要“学习自由诗的优点”这种糊涂话。看来,对这个问题不能不议论一番了。
追根溯源,这个账要算到废名先生(冯文炳)头上。因为早在1930年代,他的诗论著作《谈新诗》的第三章就是《新诗应该是自由诗》,完全抹杀已经在诗坛大放光彩的“新月派”那些遵照一定格律(虽然那时还不成熟)创作的优秀篇章,把整个新诗都归于“自由诗”旗下。可以说废名此说谬种流传,流毒至今还远未肃清,起到恶劣作用。照这种逻辑,凡是好的新诗,都要归功于自由诗了。
我承认,自由诗也有写得好的,但是那绝不是因为自由诗自身的优点带来的,而是作者的感悟与诗自身应有的、区别于散文的那些特质相结合而形成的。古代哪有什么自由诗?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伟大的诗人、不朽的诗篇呢?难道也是沾了自由诗的光吗?如今的中国诗坛,自由诗几乎还是独霸主要纸刊(如《诗刊》《星星》),但是它们在读者中的声誉已经空前下降是不改的事实。那些分行文字里不知有些什么“气息”让火星去“结合”呢?她这些作品是怎样在“二者之间纵横回旋”的呢?要让我来分析,会这样说:她从生活中得到了感悟,汲取了灵感,又比较熟练地按照一定的规矩(即格律)去表现,才取得了这样令人满意的效果。
再就“学习自由诗的优点”这种错误的提法谈谈吧。毋庸讳言,我们的格律体新诗作者群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诗作,其质量肯定是参差不齐的。这些作品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简单指出以下几点:比如初学者对格律的掌握还不够熟悉,就像匠人还未能熟练使用工具;写作态度不够认真,甚至有草率之嫌;还有如诗词中的“老干体”,过于政治化,口号化;等等。但是解决之途、提高之道无论如何不能寄望于“学习自由诗的优点”!所谓“自由诗的优点”,实际上只是诗自身固有特征的体现、手法的利用而已。比如有些人津津乐道的自由诗的“灵动”,难道在那些格律严谨古典诗词中还见得少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那么多优秀的格律体新诗,之所以成功,难道是“学习”自由诗的结果吗?
最后想再说一句:对火星这三首诗本身的评价,那位诗友的意见没错,我就不再多言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去从中领略吧。
[反响以及再思]
熊盛元先生赞曰:
吾兄評價火星格律體新詩,亦合此道,觀賞雒誦久之,頗欽兄之卓見也!
诗友罗湘黔跟帖:
诗人本身优秀,写的这三首诗也优秀,为什么就偏说“因为自由诗而优秀”?这完全是牵强附会,可以说是一种来自偏爱自由诗的写作群体的偏见吧!
不过这也侧面说明了,格律体新诗作者平时的创作确实存在质量不尽人意、佳作缺乏的问题,并没有在“拘束”中求得灵动、在格律中觅得洒脱,所以便在那些人眼中产生了格律体新诗生硬死板的刻板印象。
这警醒我们群体,要在提升诗质的工作上更下工夫,而不止于仅仅着重输出格律体新诗的理念,要在已经接受、认可、已经实践创作格律体新诗的群体中,加强创作的要求、创作方法的指导,甚至提供一个批评的平台。
我接着说:
小罗提出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引起充分的注意!不要以“创作丰富”自娱,而要争取多写佳作!
意犹未尽:
我们的几个微信群里,不只是需要互相点赞,更需要形成批评的风气,出自善意,出以诗心,知无不言,言而有度。而受评者更要虚怀若谷,有闻过则喜的雅量。当然,不同意见,也可以讨论,商榷。这样,我们就可以少些平平之作,应景之作了。而整体的面貌就有望改变,水平就可能提高了。苟如此,乃格律体新诗之幸也。
再说几句:
话说回来,我们对提高质量的期许也不能过高。操之过急,不切实际。就是那些大腕名家的作品,也不可能首首俱佳。流传下来的唐诗数以万计,精选之后,还剩几多?那种出于好心的过急情绪不但不切实际,而且于事无补。
唯一正确的态度是秉持闻一多先师的“红烛精神”,不问收获,但求耕耘!期以时日,持之以恒,注目前方,成功可期!
勰安——
火星师姐的这三首作品毫无疑义是格律严谨、形式规范的格律体新诗,而自由诗本没有严格的形式加以规范,格律体新诗的自由诗气息,这一说法本身搞笑——形式上没有牵扯不清,至于具体的写作手法、内容的安排等,也不是自由诗的专利。那么,这个“气息”是什么?格律体新诗表现优秀,表扬时,评者却不忘叫上自由诗,何其长情……
——一点牢骚!


月印无心文化传播

三湘文学艺术《三湘文学》杂志社

“郭淑萍读书会”丛林文学

拓普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