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葫芦丝,佳音奏祥和
——记夏津葫芦丝达人张广恒
王长岭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在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一阵阵葫芦丝的声音袅袅飘起,那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饶有兴致地演奏,与燕雀的鸣叫合奏成一曲春天的旋律,引得游人们驻足观赏。本文的主人公夏津葫芦丝达人张广恒,就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天资聪慧的张广恒从小就极具艺术天赋,他酷爱乐器,十五岁练习笛子演奏,父母的喝斥也没有消弱他学习的兴趣。他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演奏技巧日渐精进。好多名曲经他那灵巧的唇舌都能吹出诸多花样来,伙伴们都称他“笛子王”。 2007年,他接触到葫芦丝。好像一位武士遇见自己心仪的兵器那样,他对葫芦丝一见钟情。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深受许多音乐爱好者喜爱,并逐渐在全国普及开来。凭借笛子的演奏基础,张广恒很快就把葫芦丝摆弄得得心应手。后来他又学会了巴乌、笙、乃至西洋乐器萨克斯,几次参加演出活动,都获得满堂喝彩,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音乐王子。
2015年,他受聘于夏津二中当了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发觉葫芦丝简单易学,完全可以在学生中普及。于是他把葫芦丝当作教授乐器的主攻方向。然而,想法固然可贵,但对葫芦丝的学习还得不到太多人认可。张广恒并不气馁,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做教研。对葫芦丝的教学,尤其是初级入门进行了改革、创新。大大降低了初学的难度,有很多学生一节课就能吹出音阶。同年,他指导的九位学生参加了《拥抱梦想》--夏津县教体局庆祝第31个教师节演出活动,葫芦丝、笛子、萨克斯的完美融合受到在场观众的好评。孩子们吹出的美妙曲子,让张广恒看到了更大的舞台。他暗下决心,只要继续努力,就能教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2016年,他入职万隆实验中学继续开展葫芦丝的社团课。
打铁还得自身硬,张广恒懂得“老师的学习要走在学生的前面”。 2015年 ,张广恒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函授)学习,2018年毕业。他还在工作之余走访各界艺术名人,了解民间音乐,博采众家之长。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张广恒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法,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2018 年,也许是惺惺相惜的缘故,在一次音乐会上,他通过一首新曲《踩雨》结识了葫芦丝高手王艳艳、俞如华夫妇,他们演奏的葫芦丝新曲《弟子规》以背诵加吹奏的形式,把葫芦丝演奏和传统文化教育完美结合,令他十分钦佩,也得到了葫芦丝爱好者的认可。在相互切磋中,张广恒和两位老师成为至交。 其后,他还有幸拜访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魏仕健老师,在他的指导下,张广恒获益匪浅。2019年,张广恒带领葫芦娃们在夏津德百小镇完成了葫芦丝MV《弟子规》的拍摄。为使孩子们都成为小童星,他更加坚定了为之奋斗的决心。2019年8月中旬,张广恒带领他的团队参加了中国北方葫芦丝艺术节,他指导的节目《小仆少和小仆冒)获得团体赛银奖。在艺术节名师名家原创音乐会上,张广恒边舞边吹的一首《长鼓舞》得到了葫芦丝专家组的好评,并得到了中国葫芦丝委员会何维青会长夸赞。
在葫芦丝的教学中,他瞄准了幼儿园这个广大市场,他先从培训教师入手,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演奏技巧。让教师们回到各自的岗位发挥作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扩大学习队伍。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经过张广恒的不懈努力,他的葫芦丝教学在夏津已遍地开花。三年来,张广恒公益培训了300多位葫芦丝教师,有4000多个孩子参加葫芦丝学习。他的目标是:“村村寨寨葫芦响,家家都有葫芦娃”。同时,张广恒还组织成人的培训,让中老年人学习葫芦丝,使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0年1月,张广恒邀请魏仕健老师来夏津指导,并组织了夏津县第一届葫芦丝艺术节。从四周岁的孩童到花甲之年的长者,200多位葫芦丝爱好者参加了演出。艺术节的举办是对教学最好的检验,魏仕健说:“从节目的演出效果就能看出张广恒的付出。张广恒的做法是对的,他的教学没有保守。而是讲服务、讲奉献,一个人的成功不是自己有多大名气,赚多少钱,而是靠正气和知识,帮助了多少人,影响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受2020年的疫情影响,张广恒开始线上教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差异他采用录课的办法,让学员更方便学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张广恒把葫芦丝教学做得风生水起,但仍有许多事情困扰着他,比如怎么能解决葫芦丝开裂、易损坏、初学者口型、手型难掌握等问题。他苦思冥想,和同行们商榷,几经周折,终于研发制作出他理想的“瑜音”葫芦丝,并申请了专利,和江西一家公司合作批量生产。这款葫芦丝的研发成功,更加方便了葫芦丝初学者,方便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葫芦丝教学。其间,他还编写教材《葫芦丝启蒙教程》《葫芦丝实用教程》达30万字。目前,他的教材已在广东、陕西等地广泛使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广恒正是从点滴入手,从小处做起,在奋斗中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葫芦丝的普及对提升孩子们艺术素养大有裨益,对丰富老人们文化生活又功德无量。当下,祖国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相信他在葫芦丝教学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事业更加辉煌,前景一路光明。

王长岭,男,汉族,1955年3月生,夏津县宋楼镇小苑庄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6年11月参加工作,现已退休。1979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在市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发表、演唱歌词、散文、小说、曲艺、报告文学等百余篇(首),主要作品有:歌词《黄河堤上马鞭草》、《大平原放歌》、《中华民族,更生的凤凰》曾在国家级刊物《词刊》发表。歌词《鸽哨》曾荣获省文化厅一等奖,国家文化部等四部委举办的首届“群星奖”。系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德州市首届作家协会理事、夏津县首届作家协会副主席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