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篇佳作,观世间百态,享人文情怀
文/李洪平 首席编审/方 孔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
骆小所教授常说:只有心中的歌永远动听;只有心中的绿叶和鲜花才永不凋谢。
他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视为自己心中的歌,把学术理论视为自己心中的绿叶和鲜花,他总把新的理论之歌装在心中,所以他的学术理论之花才总是那样的鲜亮夺目。
1974年2月,骆小所教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为了青春永驻,为青春扬起不落的风帆,我应在沉静中,或在喧闹中树德建言,以‘上善’ 为风,以 ‘上德’为范,慎独求善,用高尚之德铸造心灵,用党和人民、老师给予自己的知识,慎研求理建言,即建自己之言回报社会,用属于自己的理论,丰富人类的理论大厦”。
骆小所教授的人生是学术的人生:他人生中的很多兴趣聚焦于学术;人生中的大量时光用于追寻学术;人生中的极大部分生命力奉献给学术。英国作家王尔德说:“大家们的生活完全蒸发在自己的书本里,一点什么都不留给生活。”他的学术人生正是用“有趣”的学术生活代替了“无趣”的物质或世俗生活。
骆小所教授学术人生的最大魅力在于他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修辞学园地中深耕,并开出了一朵朵学术之花。以《艺术语言学》、《现代修辞学》等为代表的15部专著、20部(套)编著的出版,23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的发表是他致力于学术花园耕耘所结出的硕果。
骆小所教授不懈追求的学术人生中有三个最为突出的学术硕果:深层修辞的理论建构、艺术语言学的学科创建、汉语的国际推广。
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的理论建构
骆小所教授在1988年出版的《修辞探究》中第一次提出了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的理论,他把辞面和辞里完全一致的修辞格称为表层修辞,把辞面和辞里不一致的修辞格称为深层修辞。他敏锐地捕捉到学术界对深层修辞现象缺乏理论解释力的学术契机,把深层修辞作为语言学研究的突破口和理论生长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他认为,深层修辞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与表情功能。深层修辞的表情功能常常利用语词的特殊组合即反常组合来实现,它把人们的意识从常规逻辑的樊笼中解放出来,它具有对语法规范的一定程度的偏离性。它是一种“无理而妙”的美感语言。
从《修辞探究》至《现代修辞学》的出版,骆小所先生对修辞学的研究可谓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修辞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濮侃教授称赞他的著述“体现了九十年代的研究水平,完善了现代修辞学的学术体系”。陈广德、孙汝建在《深层修辞理论研究》一文中指出:“深层修辞理论是骆小所先生多年对修辞学探索的结晶……,它为修辞学的研究拓展了思维空间。……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修辞学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语言实践的意义。
骆小所教授认为,即便是已定式化的理论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它进行体检,开出新的药方,才能赋予它新的时代生命与活力。作为语言学研究者,就更需要不断地自我解放与静心尚思,凝铸理论的新高点,使之不断步入恢弘而有致的时代视野,这不仅是一种学术追求应有的情态,同时也体现着深邃的内蕴和崇高的精神境地。
艺术语言学的学科创建
骆小所教授从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步入到艺术语言学的新领域。他认为,艺术语言是超越语法的语言,它用语言的活法,创造了人类具有生态性的自然语言。艺术语言的活法不拘泥于法,往往用法而又超越语法之法,它有法而又无定法,它超越了语言的常法,从而中得“心源”,即师心法,且外师造化,即师自然。骆先生提出,艺术语言以其审美性、感性直观性而有别于科学语言的认识性和确切性。
《艺术语言学》的研究率先跨出了系统研究艺术语言的第一步,对冲破逻辑、语法樊笼,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所谓“不规范”的变异语言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释,填补了艺术语言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艺术语言学这门崭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创立,也是骆小所教授的语言学研究从修辞学研究向更深、更广领域拓展的新起点。骆小所2001年出版的《艺术语言再探索》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艺术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著名修辞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宗廷虎先生和苏义生博士在 《评骆小所教授〈艺术语言: 普通语言的超越〉》一文中指出:“骆小所先生最早提出‘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理论,以‘深层修辞’ 为理论基点而开创艺术语言学,多维度、多平面、多层次和多角度追溯艺术语言学的精义要旨。”认为“骆小所教授是艺术语言学的创立者,也是该学科辛勤的探索者,其成果也最为突出”。
著名语言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戴庆厦先生和北师大杨丽姣博士在《艺术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深化与完善——评骆小所新著 〈艺术语言再探索〉》一文中指出:“骆小所先生继承了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讨论了艺术语言的言语特色及发生变异的各种结构方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语言研究,建立了艺术语言学,……填补了艺术语言研究的空白。”
他的《现代修辞学》、《艺术语言学》等专著的介绍分别被专节写入《中国修辞学通史》和《20世纪中国修辞学》,成为载入学术史册的不朽之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1996年,骆小所教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汉语国际推广——我国孔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骆小所教授的人生之光同时还光照汉语国际教育的新世界,他是我国孔子学院的发起人及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我国汉语志愿者培养和派出、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专业建设的实践者和策划者之一。
2001年率团到泰国南邦皇家大学建了泰国第一个“中国汉语中心”,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2004年10月13日,应邀参加中国教育部和国家汉办召开的“孔子学院建设工作会议”,会上他献策建言。
2005年在他的筹划下,我国在泰国建立了第一个孔子学院。
鉴于骆小所教授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06年9月,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聘骆小所教授为特聘终身专家,同年,泰国南邦皇家大学授予骆小所教授荣誉博士学位。
2015年5月,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召开校务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骆小所教授为名誉校长,这是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第一次向国内、外聘请名誉校长。
骆小所教授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即崇高的理想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太阳,高尚的行为是这个太阳发射出的绚丽光芒,辉煌学术的建树永远是骆小所教授追求的精神太阳,他慎独求真的学术研究行为形成了他不断地探索学术之光的动力,他提出的深层修辞和表层修辞的理论和体系,以及艺术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创立,无疑是他精神太阳和学术理论之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