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海角觅知音
——海南旅游记三
文/郑建岐

当日下午,我们离开了琼海来到了兴隆华侨农场和著名的兴隆热带植物园。这里位于万宁市万城镇西南25公里的太阳河畔,此处不仅有浓厚的侨乡风情和旖旎的热带风光雨林,而且还有著名的兴隆咖啡。走进兴隆华侨农场新建的大街上,道旁是一个连一个的花池,花木四季常青。两边人行道以内,设计别致的场部办公大楼、宾馆、酒家、邮电大楼、咖啡店、百货大楼、农贸市场,以及椰子深加工厂等建筑群鳞次栉比,椰树、槟榔树及各种葱绿的树木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侨乡美景。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时,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华侨都不是真正祖籍的海南人。他们都是195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开发兴隆,在兴隆荒墟地划办兴隆华侨农场以来,先后安置来自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12000多人。特别是在6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推行“排华”思潮以来,致使大批华侨无立足、生存之处时,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才使国际上大批流浪的归国华侨先后被安置此处生存、创建美好家园。到目前,农场人口已发展到2.6万多人,总面积16万多亩,建成了具有热带园林风光的多功能的旅游度假大型娱乐活动为主的侨乡新城。可以说,兴隆的发展史,是一部归国华侨奋斗的幸福史!参观完毕华侨农场,导游告诉大家,兴隆的居民比较复杂,让我们一路上要多加小心。但我却感受到这里过去的心酸与现在的富有与宽容,无论怎么样,它都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值得一来的地方,不为那飘香的咖啡、椰糖、脆饼,也不为那美丽的热带雨林,只为那一部辛酸的历史和华侨勤劳致富的智慧……

带着沉甸甸而又惊叹的心情,我们又参观了热带植物园。这个被称为“热带植物园基因宝库”的植物园,是归国华侨建立美好家园的见证。其始建于1957年,是海南最早对外开放参观的热带植物园,占地约600多亩,植物品种12000多种,有的植物是华侨从异国带来生根发芽成长。这里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和榴连、山竹子等优稀特果树,保存有龙血树、一剑封喉树等珍稀植物资源。

漫步在鸟语花香的植物园,让人们大开眼界。高大的椰子树挂满了硕大的果实,树下满目苍绿,四周百花争艳,处处滴红吐翠,姹紫嫣红,各种植物枝繁叶茂,让人感觉进入了人间仙境。虽然已是北方的隆冬,但这里头顶的太阳却毫不吝啬,把南国的风情尽情地挥洒,直热得我们不得不坐在郁郁葱葱的绿荫下喝茶、饮椰子汁、歇息,找珍稀植物合影。参观植物园之后,热情好客的农场主人又带我们参观了茶园和椰子深加工的全过程,免费让我们品尝了沁人心脾的兴隆炭烧咖啡、椰奶粉汁、椰脆饼等饮料和土特产小食品。尤其是用名贵香兰草和绿茶烘烤8出的茶叶,清香扑鼻,品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作者简介】郑建岐,男,(微信名天外来客)1949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工作,历经“工、农、商、学、兵”;2009年公务员退居宝鸡市。现为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先后有近200篇文章发表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杂志上,有20多篇文章获奖,有8篇文章被收入《中国新世纪经济理论经典文库》、《中国当代社科文库》。并出刊了《岁月有痕》、《案首墨痕》两集册子。
(刊头题字:育平 编辑:诗韵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