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九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解说:沿舒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它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
略微拱起的弧形铜胎上,三百多片绿松石经历三千多年纹丝不动,光洁依旧。它们的大小只有几毫米,厚度一到二毫米,这高超技艺在它的年代独占鳌头。它比东亚大陆的文字更早五百年出现,我们和它的交流没有有声有形的语言。
二里头的庄稼地下埋着一座城,城市的中心有可容纳万人的朝堂建筑,人们说这里就是史籍中的夏王朝的都城。都城中设置了规模宏大的铸铜工厂,在更广阔的时空里,西亚和中亚更早具备铸铜技术。而后在中国的西北,中原的龙山文化,相继出现铜器,然而都是小型物件。到二里头时代,铜开始用来铸造较大的器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域的青铜文化中都没有出现过。

二百件二里头青铜器中,这件爵是东亚最早具有纹饰的酒礼器。流口,把手,三足,早年用陶土烧制的样子,在这里被用全新的材质——青铜熔铸出来。人工合成金属技术的掌握,促使二里头文化跃升为时代的黑马。
在烈火中范铸的贵金属青铜,镶嵌本土崇尚的玉石绿松石,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它的绿松石片契合设计蓝图的造型,打磨成山字形,钩形,梯形,长方形,圆形,拼接处奇异的造型,依稀能辨识出触角,鼻子,眼睛。
两千多片绿松石比拟龙的鳞片,拼合成这条七十厘米长的龙的形状。两只梭形的眼眶内,突起白玉眼睛,眉目连接天地。它们出现在墓主人的身上,旁边总有一组铜铃和玉铃舌,好像在举行一种约定的仪式。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这眼神,在甘肃天水见过,在四川三星堆见过,那是三千多年前,中原,西北,西南的先民们跨越千山万水相互往来的见证。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