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烽火人生》
四、解放战争时期

3.白晋战役
1946年1月17日,我旅驻防曲沃一带休整。洪洞县、霍县新参军农民400余人,补充了我们的部队。我们一面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一面加紧战斗准备。22日,阎锡山6个师和其收编的伪军5个大队,共20000余人向白晋县北段解放区进犯。原本在白晋县固守据点的敌军也蠢蠢欲动,扬言要重新占领晋东南地区。
为阻击敌人进犯,我旅奉命参加白晋战役。部队翻过太行山,越过沁水河,冒着风雪严寒行军600公里,于2月17日进至白晋县西部的常家庄。第二天,我军夺取秦王头以西的高地,与敌人形成对峙。20日,我军打退敌人两个团的第4次冲锋。3月5日,我旅奉命进至元壬、任胜、乔村等地,准备待机攻占漳源至固亦铁路线。11日进至上店镇石灰窑一带,阻击平遥、祁县来援之敌。17日晚,我军奇袭谷峪口之敌,西南高地敌4个连的守敌被击溃。工兵连炸毁了村北的铁路桥,切断了敌人的南北交通线。
我团8连连长冯英杰率部坚守介子山、史庄东山阵地一昼夜,连续打退800余名敌人的17次轮番进攻,毙敌500余人,胜利完成坚守阵地的任务。连长冯英杰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为掩护7连、8连战友撤退,奋勇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后被太岳军区追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他的英雄行为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白晋战役,我军克服了气候严寒、交通不便、供给困难等恶劣条件,连续行军英勇作战,配合主力切断了白晋铁路线,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向解放区扩张进犯的嚣张气焰。此次战斗,使广大指战员深刻理解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不给敢于进犯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4.介休县马和镇攻克战
1946年4月,即将进入夏收大忙季节。阎锡山为了破坏夏收,四处抓人抢粮。他要求抢粮部队必须在解放区边缘抢粮250万斤。并且派兵加强了紧靠我方一侧几个据点的力量。其中之一就是介休县的马和镇。镇上驻扎有阎锡山的正规军1个营(步兵2个连和1个机炮排)。
为了保卫人民群众夏收果实,粉碎阎锡山的抢粮计划,我团响应太岳军区“立即行动起来,保卫边区夏收”的号召,开赴灵石、介休一带,准备消灭盘踞于马和镇据点内的敌人,保卫解放区人民的夏收生产。
马和镇筑有高墙壁垒,周围都是开阔地,易守难攻,镇外仅有一座紧靠寨墙北门的寺庙可以作为进攻时的掩护。团部命令我营为主攻,2营担任堵击,并增派一个工兵排配合攻城,务求全歼该敌。消灭该敌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突破高高的寨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我营接受命令后,对歼灭该敌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
6月9日,战斗开始后,我们组织实施了“工兵带步兵、机炮兵带步兵、步兵带步兵”的协同战术,在敌人纵横交织的火力网下巧妙而又艰难地进行“接敌”运动。
首先,我们占领了北门外的寺庙,以此作为依托,利用黄昏来临时的刹那间,工兵用炸药包对寨墙实施爆破。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巨响,寨墙被炸出了个一间房子大小的窟窿。一时间,尘土弥漫,砖石横飞,什么也看不清。
我营战士喊杀声震天,个个奋勇冲锋,迅速突入寨内。一场激烈的歼灭战开始了。敌人眼看城池已被攻破,失去了唯一的依托,大势已去,军心动摇。除少数顽固分子还在进行零星抵抗外,大部分龟缩在一起,举手就擒。一部分守寨墙的敌人,用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绳索,从寨墙上一个一个地往下吊,妄图逃窜,但为时已晚。他们一个不剩地被我2营战士俘虏。敌人除少数被击毙外,其余营以下官兵近300多人全被我营俘获,武器弹药和马匹装备均被我军缴获。据战后统计,我方伤员大都是因为冲锋时被飞溅起来的砖石碎块所击伤。从炸破寨墙开始到战斗结束,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这是一次坚决、迅速、彻底、干净攻占城池的典型战例。旅团领导对我营评价很高,并给予了表彰。
之后,各团迅速组织武装割麦分队分散到各处乡、村,帮助群众快收、快打、快藏,胜利地完成了夏收保卫战。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下期精彩内容
四、解放战争时期
5.同浦战役
6.灵石县静升镇战斗

作者简介:山子,1950年生,洛宁县人,大专学历,曾有军旅生涯,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转业后,曾担任副乡长、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喜爱文学,1996年开始在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