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取传统精粹文化,用诗词讲好中国故事。2019年,《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与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华诗教》季刊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期有一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有6个版面位置,推荐小楼人选评的作品。
小楼各平台不定期的刊发此栏目作品,以飨读者。被选用的作品作者如需要样刊(无稿费),请小窗留言详细收件信息。

刊有《小楼听雨》诗词有关的所有纸质刊物和书籍捐赠浙江临海市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永久保存。
续:
中华诗教@小楼荐诗(一)
中华诗教@小楼荐诗(二)

本辑刊于《中华诗教》2020年第3期(总第105期)

张春义点评:首联破题引出话题,颔联状物描写抒发心情,颈联通过自身感悟升华主题,尾联寄情寓景收拢全篇。全诗情景交融,夹叙夹议,虚实结合,井然有序。梦欣点评:养老休闲生活,最宜有豁达舒朗之心态。此作以“残”为美、以“独”为乐,别造一种超脱凡俗的精神境界。韦散木评:意境幽远,每句皆似一段天籁,中含自然造化之功。对仗工稳,颇见骈句俪语功夫。但章法稍显凌乱无次第,前二联写景甚佳,后二联当转入人事,深挖此意境中心得体悟,才是律诗写法。否则一味平直写景,只需一小绝即可,何须浪费笔墨耶?另外题目“乡夏”二字不妥,字句不可生造与省略,须表意完整方可。江合友评:田园风景,历历写来,画面组合,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一动字,景中各物,皆在变化运动,鲜活可感。静静乡野,与活动之人、物,使人颇有代入之感,读之如在画中。王海亮评:“一层薄雨过如秋 ”,语淡境深。前六句静极,末句“倏尔 ”变化,对比强烈,富有生活气息,景物如在眼前。张春义点评:首联入题,颔联承接首联状物描写形象到位,颈联用拟人手法转换角度进一步描写,尾联用景收束全篇,韵味悠长,不失为亮点。梦欣点评:纯用白描之笔,于客观的景象描绘中带出轻松愉悦的那点闲逸情感。且情感的表达似有似无,正有惝恍隐约之妙。颌联句佳。略嫌首联锤炼未精,比如“太极一身行”句,太极或兼二义,一指太极山庄,二指自身有太极功夫。若是则一字虽也可兼顾两方面,但较生硬,不如用“太极赚余行”。如果“一身”不具二义,仅指单独一人,则用“只身”较合适。
似在谈耕稼。历城东、绿杨蔽日,雪泉凉夏。八闸村边青浮浪,刚是新霖润野。兵燹事,雄心难罢。一自挑灯看剑后,赋归来、梦里何人者。锄与笠,黜骑射。此间可觅遗踪也。笑吾侪、岱宗壮气,缕丝难假。千佛山头神州望,多少匆匆王霸。长短句、重霄河泻。转瞬千年流水去,只先生、诗国奔龙马。槐蔌蔌,响阶瓦。江合友评:咏史稳当之作。稼轩辞句缀于其间,与眼前故里景致之观览结合,古今对话,崇仰之情,溢于言表。结拍以声音结,颇有余味。王海亮评:此调非势大力沉者气壮不能作。写稼轩正相宜。开篇“似在”二字已定基调。尤喜下片,淋漓痛快。槐花本柔,而响阶瓦,分明是响在心上。
韦散木评:起句以“榴明”点题初夏,后一句“人静”对比,可见幽谧之境。颔联铺排细腻,颈联稍熟,尾联清新可读。王海亮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榴、莲、槐、鸟、草、月、风逐一登场,安排有序。“牙月蓝天白,微风薄暮凉”,炎炎夏日此景尤为难得。
阿杕点评:绝句到此,才臻化境,婉转动人,可读可诵。楼立剑点评:渲染功夫了得,结句留白甚多,而寓意深远:久久地凝望和沉沉的心情,都赋予一轮夕阳。徐中秋评:又洗衣襟又洗心,总因碧水世难寻。清流远遁山林远,一入人间便浸淫。
姚泉名点评:此首先写卵石滩之现状,恰如熙来攘往之俗世。次写卵石当初之峥嵘,恰如意气风发之壮士。再写自信能急流博浪,末写棱角尽失,意气消磨。此卵石也,喻主动奋进而终庸平者也。段维点评:咏物而能涵蕴“哲理”,宋人之所长也,此诗可谓得其精髓。姚泉名点评:本辑三首写卵石者,恰有分总之趣。此首以“旧日”“一朝”对比,写卵石“易容”之过程。“嶙峋”,乃旧时风光;“崩塌”,乃时事转捩;“打磨”,乃人情冷暖;“易容”,乃生涯常态。此卵石也,喻被动历劫而终苟且者也。胡长虹点评:此过来人语,石亦人生,命运面前,徒叹奈何。张春义点评:首联扣题引发情感,颔联通过浓缩人物生平进一步深化主题,颈联因情置景进行描写,尾联通过物象收束全篇,且给读者留有回味空间。全诗先情后景,层次分明,遣词达意,首尾呼应。
何其三点评:小小卷纹石历经水洗浪淘,历经了多少岁月沧桑,纵使成了案头清供,时间地点改变了,未改变的是对江河万古不变的热爱。卷纹石的前生今世,未尝不是某些人的前生今世。看似写石,实则写人。阿杕点评:此首乃卷纹石的绝唱,谐婉渊深,已臻化境。莫真宝点评:不觉木叶之“红”,盖缘“秋阳”之遮,不特秋霜未降也。而秋阳虽“薄”,尚不失温晴,设若隆冬,则阳光之“薄”,直欲令人脊背生凉矣。张庆辉点评:“木叶未霜红不觉”,体物精准,中秋前之“秋”,木叶色变甚缓,确实“不觉”;四句皆景语,虽无一及人,怡然老头儿自在其中矣。莫真宝点评:霞光里,一溪如带,农人田归,炊烟送晚,画面层次丰富,色调明媚而温暖。结句并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于一炉,“缠”字下得稳、准、狠。包德珍点评:这首绝句转与结出彩,第一联写出乡间晚景,地点时间交待得清楚,“荷锄汉子影悠长。”一个影子长又加深了晚阳特点。“一溪霞里红如带,缠住蛙声与稻香。”霞光如带但毕尽不是带子,又如何缠住蛙声与稻香呢,立意珍惜时光,留住丰收的秋天,手法则用了无理而妙之法。
鸥汀鹭屿曾相识,半是烟霞客。花开花谢不由人,拍遍阑干长对可怜春。
九天乍见风雷过,破壁终非我。醉乡无奈古今愁,怕道满城凉雨独登楼。
段维点评:小令竟也写得如此豪婉兼具,真好手段!上片前二句笔致窈窕,前结则转为情绪激昂;下片前二句正好相反,先发浩叹,“破壁”句或借用“面壁十年图破壁”之典,但却不着痕迹;尾结以传统意象的“凉雨”和“登楼”回归婉曲之境。一言以蔽之:写得摇曳多姿,读罢心潮起伏。刘能英简评:情节引人入胜,结局令人莞尔。个别地方可再斟酌一下:小顽童之“小”字似乎多余;牵高枝之“牵”似乎太弱;我是当年彼之“彼”改用“你”似乎更能与“我”相对应。剑尘点评:甚得生活情趣,一片爱心跃然纸上。但题目是否再酌酌,庶几更合传统诗词审美习惯,或是我结习所致也。潘泓点评:诗从生活中来,能在生活中发现诗意,甚为考验诗人的功夫。这首作品的材料,乡村或很平常,但作者能从中写出自己的意味,也能让人读后回思。从技法上来说,前三联状景、叙事,很生动到位,已经“引人入胜”了,但我觉得作者的目的不在状景叙事,而在“莫呼亦莫惊,我是当年彼”。更进一步,收尾一联“大偷”安慰“小偷”本已出人意料,但其内蕴远不在此,而在于写人生:当年的“小偷”已是“大偷”了,在“抓小偷”到安慰“小偷”的短暂时间里,“大偷”想到了什么?从“小偷”到“大偷”,有多少岁月在回放?又有多少人生在回味?
卢象贤评:老手为诗,只求字正腔圆,不以尖新为意。此首前六句皆平平叙来,至尾联则忽有放翁风味,盖壮志虽未酬,然家贫未敢忘忧国也。剑尘点评:象贤兄一直都在寻求突破,我对他的诗有满有不满,这首诗新旧之间把握得很有火候,且寄慨深沉,于我心有戚戚焉。天许评:唐人有句“夜半风雷过,一江星斗寒。”。感受不及本诗“满天星斗压江寒”丰富。刘雄评:诗亦从容。颔联景语锤炼有功,尾联气象甚大,不愧著名理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