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紅樓夢中寶玉真實身份兼及其他
(魯安紅樓系列之二)
作者:魯安
插圖:蓮君

(壓題片, 1987年版紅樓夢劇照, 照片源於網絡, 特此感謝)
千古奇書《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歷史上文學作品的巔峰之作. 說到奇, 是因為這部反映當時國運沉淪, 家族兴衰的歷史長卷中, 暗藏了太多的懸疑謎案, 等待後人們去猜想, 探夢, 尋求真相.

(圖 1紅樓夢之谜知多少? 作者拍攝)
幾百年來, 很多探究尋夢的人們, 林林總總, 至今還是眾口紛纭. 不過,索引派也好, 求證者也罷, 還有很多紅楼夢愛好者, 他們的很多文章,根据不同的版本, 皆從各自的角度做出過很多的假設和猜想, 或許應該這樣說, 事實也是如此, 各據一詞, 都有其證, 紛紛揚揚的本身就是這部奇書的巨大魅力所在.
试想想看, 在中國歷史上, 有哪部歷史小說引發這麼多的爭議, 甚至分為各種派別, 据理而争呢?

(圖2, 红楼梦書中的主角 賈寶玉, 蓮君繪圖)
筆者只是普通的紅樓夢民間閱讀者, 無派無脈, 雖然接觸的紅楼夢很早, 少說也有五六十年了吧; 然而系統而又靜下心來, 閱讀紅楼夢, 參閱不同的版本, 查看不同觀點的文章, 閱讀早期相關文字的字典(如康熙字典和四庫全書內容), 還只是近兩年疫情期間宅家的事兒. 我倒是覺得很多文章的看法和觀點, 實際上, 並無錯對是非之分, 更無高低厚薄之別. 很多的不同在於每位人士所依據的版本有異和認知而造成的. 當然也有所謂權威人士的一些觀點, 不過這些都是過眼雲烟而已, 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探討紅樓之夢的人越來越多, 和歷史檔案公開, 傳統紀錄的“正史”和民間傳說“野史”, 正史和野史, 毕竟都是史, 兩者綜合在一起來探討, 應該能夠更加接近紅楼夢的影射, 自譬, 和隱喻在真假幻夢世界裡那些人物.

(圖3 現代版的康熙字典, 四冊本, 作者拍攝)
在這個意義上說, 任何人的觀點和看法都應該值得關注和重視, 至於對與錯則另當別論.
這是因為, 作為這樣一部達到中國歷史上頂峰的文學作品紅樓巨著, 作者們(包括編輯,撰修和木刻印行者)在手抄傳謄, 收集, 書寫, 乃至木刻, 編撰, 修改, 木刻字印刷, 刪閱數十年的過程中, 應該會無意識, 也可能是下意識的露出些“書寫真相”的蛛絲馬跡. 在真真假假中, 在書寫“假”的過程中, 其“真”也就躍然紙上了.
因為任何作品, 都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環境, 換句話說, 有產生這部作品的根基, 土壤和水份. 即是說有那個時代的社會元素.
其實, 有很多的悖論和由此產生的那個時代不可思議的現象. 譬如《石頭記》的手抄本, 過去都用手鈔本, 金字旁的鈔, 估計也是因為“洛陽紙貴”, 書抵萬金罷. 那個時代的文字獄可是一把大刀懸在空中, 隨時可以落下來“砍人”, 然而手抄本卻悄然進入了皇府的深宅, 名臣宰相的大院.

(圖4, 列本石頭記, 圖書照片, 作者拍攝)
而且還認為是“明珠的家事”, 因為在隱喻中, 有很多家事國是的“真”.
或許其真, 只是閱讀者沒有聯想和發現而已. 這也有其之難, 譬如翻開康熙大字典, 那些用過的古文字, 正確識讀, 而且能夠發音無誤的, 少之又少, 十有七八是生僻.
所以文字表達出來的意思, 加上隱喻影射, “故意隱去”的因素, 讀懂紅樓, 需要功夫, 不能瞎猜, 更非戲說.
當然, 真還是有的, 其真, 就在靜讀, 精讀和悟紅樓中.
悟,自然需要心淨.
這應該是“書到假時假亦真”或著說是“讀到假時假亦真”罷.
接下來, 切入本文的正題.



(圖5戚本手抄本 紅樓夢第十五回的照片)
寶玉謁見北靜王遣詞現蛛絲馬跡
透露身份不尋常用意卻非同小可
賈寶玉是紅樓夢一書的主人翁, 應該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有共識的話題. 然而賈寶玉, 這位小說中的主人翁, 在那個時代的大框架下, 影射的究竟是誰?其身分地位又是如何? 還真是個大的話題, 也是個龐雜的研究課題.
其實在紅樓夢第十五回《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秦鯨卿得趣饅頭庵》(1984年黎明出版社紅樓夢, 繁體竪排版, 第146頁; 1972年紅樓夢, 繁體竪排版, 大眾書局印行版, 122頁), 賈寶玉的身份地位應應該一目瞭然了.
不過十四回的章節題目確是《林如海靈返蘇州郡, 賈寶玉謁見北靜王》, 這裡作者們先埋下了伏筆, 那就是“寶玉謁見”.

(圖6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連續劇劇照, 照片來自網絡, 特此致謝)
這裡, 不妨先看看謁見的含意.
謁(音ye四聲)見, 亦稱晉見, 進見, 泛指地位較低的人見輩份較高或者是地位較高的人士, 稱為謁見(國語字典, 網路資料). 《後漢書 卓茂傳》“茂詣河陽, 謁見光武” (康熙字典現代版, 1998, 全四冊,1241頁); 《正字通》中, 謁, 指“ 刺名也, 古之名狀, 今之拜貼” (引證同上), 總之, 謁見的關鍵, 是一“拜”字, 所謂“拜”, 當然是下對上, 晚輩對長輩, 或者是在官府中, 官職地位較低的人士, 對官職較高的人士的謁見, 才稱為拜, 如拜訪. 當然在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中, “拜見“也逐漸形成了一種禮節性用語, 不過在新聞中, 會見還是拜見, 謁見, 含義和意義上還是非常的不同. 紅樓夢一書中, 章回題目明顯寫出寶玉謁見, 那自然讓人感覺到, 郡王的身份和地位要比寶玉高出許多, 而且在封建社會裡, 要知道,皇上, 娘娘, 郡王, 貝勒, 格格, 等級森嚴, 冒犯, 自然有生命之虞, 而僭越, 則更是大逆不道.

(圖7 乾隆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手抄本, 第十五回, 照片作者拍攝)
況且, 那個時代, 那怕是用錯一個字, 說錯一句話, 都有殺頭掉腦袋的危險, 譬如雍正時期的“維止”, 一案, 便是明證.
不過, 我們仔細閱讀第十五回一開始的這一章節, 不妨抄錄於下, 大家共賞.
還是以繁體竪排版的大眾書局印行1972年版為準.
第十五回, 開門見山, 就寫道:
“話說寶玉舉目見北靜王世榮頭上戴著淨白纂纓銀翅王帽, 穿著江牙海水五爪龍白蟒袍, 繫著碧玉紅鞋鞮帶, 面如美玉, 目似明星, 真好秀麗人物. 寶玉忙搶上來參見. 世榮從轎內伸手攙住, 見寶玉戴著束髮銀冠, 勒著雙龍出海抹額, 穿著白蟒箭袖, 圍著攢珠銀帶, 面若春花, 目如點漆. 北靜王笑道 :“名不虛傳, 果然如寶似玉.” 問: “啣的那寶貝在那裏?”, 寶玉見問, 連忙從以內取出遞與. 北靜王細細看了, 又唸了那上頭的字, 因問:“果靈驗否?”, 賈政忙道: “雖如此說, 只是未曾試過.”


(圖8 五爪龍白蟒袍, 作者拍照, 圖片來自紅樓夢大辭典)
在這段文章描述中, 我們可以看到, 北靜王身著五爪龍白蟒袍, 這種官服, 資料顯示, 五爪龍白蟒袍, 又稱花衣, 除了吉祥綿長之外, 還寓有一統山河, 萬世昇平之意. 在明朝, 如果沒有皇上特賜, 任何人不得身著這種紋飾的服裝. 到了清朝, 有了些變化, 清代的王子, 親王, 郡王以下, 文武八九品官職以上, 凡遇大典, 均著蟒袍. 不過, 五爪為龍, 四爪為蟒(紅樓夢大辭典, 1989年, 112頁), 看來北靜王屬於那時候的高官階層了.
而寶玉呢? 卻是頭上戴著雙龍出海抹額, 據資料介紹, 抹額, 也稱謂額帶, 眉勒等, 是戴在頭上的冠. 而清朝的皇冠, 在額帶上就有二龍戲珠的標誌, 這裡寶玉的二龍捧珠的抹額, 自然影射的是清朝帝王的皇冠, 寶玉不僅被稱為龍種, 還配戴有二龍捧珠的皇冠, 而且後文中, 還介紹腳上穿著青緞粉底小朝靴, 其中寓意, 應該是再明白不過了.

(圖9 青緞粉底小朝靴, 作者拍照, 源於紅樓夢大辭典)
尤其是這場景中, 北靜王在轎內伸出手來, 攙住了寶玉的手, 用了一個攙扶的“攙” 字, 可見作者們的用意何等的明顯, 在“混淆眾人視線”中, 一個字而已, 就明白地交代了寶玉和北靜王之間的上下層級的真實關係, 何等的聰明.
“寶玉忙搶上來參見, 世榮從轎內伸手攙住”.
本來是寶玉忙來參見, 是下對上的一種禮儀描述,而且是“忙來”, 有刺芒在背之感; 而王爺呢? 卻從轎內伸出手來, 攙住了寶玉.
正是這一個字“攙”, 攙出了寶玉的真實身分.

(圖10 北靜王永溶, 1987年連續劇劇照, 源於網絡, 特此感謝)
似乎在這裡反客為主, 上下顛倒, 看起來非比尋常, 其實這一個字, 反道出了實情, 那就是真實的寶玉, 其地位和階層, 與北靜王不是同一級別, 身份地位, 賈寶玉要高.
在皇宮裡, 寶玉應該是比郡王還高一層甚至幾層的人士.
那麼寶玉的原型身份, 是否就在這攙扶的一瞬間, 一目了然了呢?
比郡王更高的還有誰呢, 除了皇帝, 當然還有王子, 不過沒有立儲的王子應該還不在其列吧.
在那個封建社會, 任何的僭越, 都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我們不妨把“攙”字作為作者們在書中留下的寶玉真實身份一個的註腳.
另外, 一位北靜王, 對于寶玉的攙扶, 也從側面暗示了寶玉的身份地位. 那絕對不是一位江南織造府的子弟應該受到的接待之禮遇.
究竟是誰拜見誰呢?
因為, 攙扶這一詞彙, 均是指下對上的一種尊敬和愛戴行為表示.

(圖11, 紅樓夢 大眾書局印行, 1972年版本, 作者拍照)
直到現代社會, 或著白話文, 仍然如此. 對於孩子們來說, 都是用攙扶老奶奶過馬路, 沒有書寫老人攙扶兒孫過馬路的, 語言上, 那是反了, 有違常理, 當然彆扭; 而老人對孩子的關愛, 一般來說, 老人對晚輩, 都是牽著手, 或著拎著手過馬路.
在紅樓夢中, 對於攙扶一詞的用法, 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對賈母和王夫人的描述中.
很典型的是十八回, “這裡諸人好不容易將賈母, 王夫人安慰解勸, 攙扶出園去了.” 自然, 這裡的賈母, 是府宅中輩份和權利至高無上者, 當然被眾人所攙. (紅樓夢1972, 大眾書局印行, 竪排繁體版本, 159頁)


(圖12作者閱讀的紅樓夢圖書, 並以此書文字為本, 作者照片)
還有十五回中一個細節, 值得非常的重視. 那就是有北靜王送與給寶玉的一串珠子, 也很有點兒意思.
據資料介紹, 北靜王, 名水溶, 據說, 在康熙臨終之前, 將一串有18枚香珠手鍊賜給了北靜王. 這串手珠稱為鶺鴒香念珠.(鶺鴒, 音機靈, 又寫作脊令), 鶺鴒, 是一種水禽, 靠水而生, 這種水鳥本身包括羽毛和骨骼,都沒有任何的香氣, 而是取其寓意, 也有人認為“香”與“傷”同音. 《詩經小雅》曰, “脊令在原, 兄弟急難”, 意思是說, 當兄弟手足發生變故或在危機之中, 兄弟之間的援助, 是一種香氣, 用現在的語言來說, 好像就是一種“正能量”, 相互支持和援助, 也可以理解為, 兄弟之間和睦相處, 相互交融, 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換成“傷”那可是南轅北轍了. 這應該是作者們給北靜王起名為水溶之因吧.

(圖13鶺鴒鳥照片, 源於網絡, 特此感謝)
令人費解的是, 北靜王卻把這一串手珠轉送給了寶玉. 要知道, 這可是皇帝的臨終前的親賜啊.
這預示著什麼呢?
我們只能理解, 寶玉是在那個時代, 那個王朝, 預示著他的身份地位. 那位掌握著最高權力的人士,在行將逝去之前, 對寶玉的一種期待, 囑咐和重託.
至囑“鶺鴒香”, 而非“鶺鴒傷.”
這倒是給其後的乾隆大帝對於其叔叔伯伯的恢復名號(也就是平反昭雪)埋下了些伏筆.
因為兄弟之間的火光劍影, 相互殘殺, 已經使得江山搖搖欲墜, 王亦不王, 那麼, 這位臨危受命的寶玉, 果真能夠承負大任嗎?
當然是另外一件事.
不過, 賈寶玉的真實身份, 和紅樓夢主人翁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誰, 卻在這串香珠的轉送過程中, 又在作者們的下意識中, 露出了些蛛絲馬跡, 為後人探奇夢, 尋其真, 是否提供了證據和線索呢?

(圖14 作者收藏的1987年版DVD12片連續劇原版紅樓夢, 尚未開封, 中英文粵語字幕, 珍藏版, 作者拍攝)
這也符合紅樓夢一書的原意, “把真相隱去”, 不過這樣的“隱,” 卻是讓探夢人更加的上“癮”, 這不能不佩服寫作者們的高明.
那麼, 賈寶玉究竟是誰的身影, 應該是呼之欲出了吧.

(結束圖 紅樓夢中的另外一個主角人物林黛玉, 蓮君繪圖, 另外一幅紅樓夢照片源於網絡, 一併感謝)
2022-3-20 初稿, 呈同道好友修改斧正. 感謝北美紅學會會刊翁總編輯, 紅學會會長戴維兄, 好友五龍潭, 提出修改建議, 非常感謝大學爾灣分校東亞圖書館的工作人員, 在疫情期間他們全力分類整理圖書, 提供閱讀有關紅樓夢各種版本以及各類研究文章, 在此深表謝意. 2022-3-22 又改補充後定稿.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