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或叫谓孔子日:“子奚以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同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的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做官呢?”先生说:“你不知道《尚书》上说:‘孝啊,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吗?还要把孝弟之风吹到政坛上。’这也算为政(做官)。为什么只有做官才是为政呢?”
点评:本章说修身、齐家、治国都是为政。孔子认为家、国是一体的,要治好国,先要管好家,把家中的孝弟影响到政坛,就是为政了。孔子虽没被任用为官,但他一直以天下为己任。从局部与全局有密切关系说,孔子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他如此说,也有阿 Q 的精神胜利法的一面,因他不是不想为政做官,而是还没有人用他,他只能管小家。本章今用价值较高,当今要求干部管好自己家属,恐怕就与“是亦为政”有关。本章为孔子首创的“以教为政”范例。

22、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先生说:“人要是没有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处世呢?大车辕上无横木驾牛,小车辕上无钩子驾马,车凭什么走呢?”
点评:本章以比喻手法谈“人而无信”难行久远,这与大车、小车无关键部件不能运行是一理。这个比喻说理形象、深刻。“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保”,可见信的重要。可是,现实中总有人自毁诚信,其原因是把眼前小利看得太重。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末一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是倒了吗”,余音尚在,大年初五烟台就发生被扶起的自己跌倒的老人,反咬扶者是撞者的事件。幸好扶者是巡警,有执法记录仪记录了老人的跌倒过程。家有如此不讲诚信老人,家人还怎么有脸出门?多想想““人无信不立”吧!
郭美美因炫富及编造干爸大背景骗人,曾造成中国慈善组织信誉受损,接受捐赠大减,从2014年6月的10.2亿降至7月的5亿。本人也从炫富无信走向炫赌被刑拘。(据《秦岛晚报》)还有人以欠债不守信为“能”,人称“老赖”,还以“欠债的是大爷”自居,随着2014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失信惩戒措施”的落实,他们已无站脚之地,寸步难行。此事验证了“民无信不立”。(据新华社)针对美国“债务违约再次走向悬崖”,李克强总理对美国国务卿克里说他对此事“高度关注”,媒体发出“世界开始考虑去美国化的好时机”,经济专家指出美国赖账的后果是“美国的信用体系、美元主导的地位都可能崩溃,这样的后果是美国无法忍受的”。(据《环球时报》)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孔子:“以后十个朝代礼仪制度是否可以知道?”先生说:“殷朝因袭夏朝的礼仪制度,有些去掉了,有些增添了,这是可知的。周朝因袭殷朝的礼仪制度,有些去掉了,有些增添了,这是可知的。再或有接续周朝的,即使百朝,也是可以推导而知的。”
点评:本章谈可凭历史资料研究礼仪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孔子对“礼”的研究、推崇、实践,对于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形成和发展,功不可没。世异时移,礼仪必定不断更新。作为礼仪之邦的后人,更有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可是,我们却看到自己的同胞,在国内外到处因不文明受谴责,如抢座加塞、乱写乱画,衣着不整(据2015年4月
27日《新京报》载,我国一名女大学生赴东南亚旅游竟因衣装暴露被遣返)、污言秽语、斗殴打架。快把学礼、用礼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吧!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先生说:“不是他该敬的鬼而祭,是谄媚。见了应当挺身而出的义事却不做,是没有勇敢精神。”
点评:本章斥为政者祭不该祭的鬼神、不为该为的义事。为什么有人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之呢?都是邪念、私利使他们这样的。日本首相安倍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在搞“非其鬼而祭之”,妄想否定“二战”,把日本重新带到战争深渊。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争抢的事,如房屋维修费,只有一个部门该管,却是开发商、物业、银行等几家争抢;马路上的井盖坏了伤人,城管、产权单位、建设部门有一家当管,却都推诿,怕损害部门利益。本章表面上谈的是两件事,实际上是正反说明一件事。不当为而为,是出于邪念;当为而不为,是怕损伤私利。学习本章,贵在弘扬正气压邪气,从问责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