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海角觅知音
——海南旅游记二
文/郑建岐
次日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们夫妻俩从梦中叫醒,俩人尽快洗漱完毕,用过早餐,登上了早已等候我们的旅行车。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琼海。
途中,导游张建军给我们既讲述了出生于文昌县宋氏三姐妹的故事,又讲述了当年红色娘子军闹革命的感人事迹及博鳌论坛会和万泉河景区概况,特别讲到万泉河是地灵人杰的摇篮,它像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温文尔雅、勤劳善良、朴实文明、风云千古的琼海人。其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有:古代的海瑞、邱浚、马润通,近代的杨家冕、张云逸,现代的杨善集、王文明、周仕弟等等。红色娘子军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她们从万泉河崛起,为万泉河增光添彩。

旅游车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驰,将我们送到了博鳌及著名的万泉河景区。博鳌,本是一个小渔村,后改为镇,位于琼海市东南19公里处。之所以取名博鳌,据说是小镇中心的东屿岛远看象一游向大海的鳌,颇有“博览天下,独占鳌头”之势,故称之为博鳌。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海水清澈见底,海域平缓,集椰林、沙滩、奇石、田园于一身。在入海口的东侧,有一块凸起的沙滩,正好隔断了河水与海水,因其黄色的沙滩在阳光下显得一片片金黄,故名为“玉带滩”。这一地段,是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河汇入南海的入口处;东屿岛、鸳鸯岛、沙坡岛和西部龙潭岭、文阁岭、四益岭相点缀,错落有致;三河、三岭、三岛、一港(博鳌港)与南海浑然一体,被誉为世界河流入海口自然景观保存最完美的地方。古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此宝地。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环境和淳朴的民情民风使亚州论坛最终选址于博鳌。

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乘小渡轮前往“玉带滩”。也许是轰鸣的马达声惊醒了酣睡的海鸟,不时有海鸟朴楞着从灌木丛中飞起,盘旋一会儿又落下,真应了那句古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渡轮很快来到“玉带滩”,大家跳下船,脱去鞋,深一脚浅一脚向沙滩带的最高处走去。当踏入沙滩带的最高点的一刹那,映入眼帘的,不,应该说充满整个心胸的是一种震撼:一望无际的中国南海,气势恢弘,汹涌的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似一群烈马,奔腾着、咆哮着向海中的礁石、岸边卷去。海水碧波万倾,激起雪白的一排排浪花,化作千千万万的小水珠又汇入大海。此时,我的妻子站在海水边惊叹道:真佩服古人写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古绝句,并要求我给她抓拍一张照片。

回眸远望,顶圆周方的亚洲论坛会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澈的万泉河,犹如一条透亮的玉带环绕小岛奔流不息;入海口的海面上,两股水流激烈地冲撞着、交汇着,激起层层浪花、漩涡,然后归于平静,又激起更大的浪花,再归于平静。三三两两的大小船只在波涛中若隐若现,海鸟在海面上自由飞翔,海鸥悠闲地翱翔在天空,全然不顾游人艳羡的目光和尘世的一切。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感悟:海阔天空,人生如同旅游,心能转境,则同如来,清净心中无烦恼。尤其是乘竹筏漂流万泉河时,人们用水瓢、水枪相互嬉闹的一刻,将旅途中劳累和各种烦恼全抛在脑后,真乃人生一大乐亦!



【作者简介】郑建岐,男,(微信名天外来客)1949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工作,历经“工、农、商、学、兵”;2009年公务员退居宝鸡市。现为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先后有近200篇文章发表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杂志上,有20多篇文章获奖,有8篇文章被收入《中国新世纪经济理论经典文库》、《中国当代社科文库》。并出刊了《岁月有痕》、《案首墨痕》两集册子。
(刊头题字:育平 编辑:诗韵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