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睢宁县融媒体中心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惊蛰叫醒了春天的所有感觉,这是一个梦想的开始,是一个故事的楔子,更是生命的涅槃重生……紧邻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东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房静静矗立在晨曦中,房前种下的桃树蓄积着春的力量,期待今年的一场怒放能够迎来赏花人。

附近居住的村民无意间提起时,常说这是一片陆陆续续建了几年还没有收尾的房子。但在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安力新少将眼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一心盼着它们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北京市丰台区西山老年公寓”,这块尚未挂起的牌匾背后,是安力新将军十余年的心血,纵使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艰难与坎坷,但他从未后退,只因手握“接力棒”、肩负着老一辈的嘱托。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8年。新春佳节,临近退休的安力新登门给北京市原市长焦若愚拜年。看着他一身戎装,年逾九十的焦老下了个“军令”:“你给我办个事儿,把北京市的养老事业办起来,让老年人有个出路。”任职期间没能解决好养老问题,焦若愚心中始终有个“疙瘩”,深感对不起北京的老百姓,待到他年迈,更加觉得这件事迫在眉睫。
彼时,焦老曾担任会长的北京社会福利基金会(2006年改为北京社会福利促进会)正参与绿化北京周边环境,于2002年在丰台区西北部山区建起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本想在公园旁边再盖个养老中心,可我力不从心了,你把这件事接过去吧,落实一下。”当时没有想到,焦老的一句话,成了安力新后半辈子的宿命。
“咱是当兵的,冲锋号一响,那就往前冲,义无反顾!”临危受命,对安力新而言着实有些“骑虎难下”,但他重情义、守信诺。
当年3月,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59岁的安力新将满腔家国情怀,倾注于焦老托付给他的养老事业。
2008年时,军人还没有身份证,这让安力新在办理注册时遇到了难题。焦老给他出主意:“让小韩当法人代表,她懂医,有管理经验,跟你一条心。”眼看着丈夫冲上了“战场”,韩素霞四处筹钱,自己拿出100万元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了“北京市丰台区西山老年公寓”,性质为民办非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属于社会公益资产。
怀揣着介绍信,还算顺利地跑完其他手续后,征地又用了3年多时间。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通过后,2013年3月,安力新拿到了国有土地使用证。2014年年初,养老公寓在曾经的废旧石板厂所在地正式开工,迎面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没钱。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安力新告诉记者,“由于民办非企业的注册资质,很难找到合伙人。房子的公益属性,也使得银行贷款迟迟批不下来。”没有钱就没法施工,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家爱心企业递过“橄榄枝”,可开工没多久,合作企业的资金链断了,再次陷入窘境。
建成一座养老公寓绝非易事,更何况缺少资金的同时,还被想象不到的事情抻着胳膊、拽着腿。走得有多难?这些年,老年公寓项目建设没有动用国家一分钱,自筹6.5亿元负债施工。安力新卖掉了父亲留下的房子和妻子单位的福利分房,夫妻俩每月的工资都拿出来偿还各种拖欠的款项,成了同龄人中少见的“月光族”。逢年过节时,别人家喜气洋洋,他们却因拿不出给工人的工钱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四处筹措奔走。
就是这么咬着牙坚持,只要筹到一点儿钱立马投入到养老公寓的建设中。谁承想,本就因缺钱而时断时续的工程,后来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加停滞下来。
“很难,可我们不能退。”步履维艰的同时,安力新也感受到政策对于养老的扶持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老一辈交给我们的任务,没有理由不把它干好!”
按照国家规定,25平方米一张床、50平方米一间房这样算下来,西山老年公寓建成后,预计能够提供2000余张床位,还有医院、食堂、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2020年评估至少12亿元,为社会创建了价值不菲的养老资产。在大力倡导森林康养的当下,北京社会福利促进会的前辈们带着“愿天下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初心,早已走在了前面。
“一个人能力有限,但我会坚持下去,能做多少做多少,尽心尽力做下去。”如今,安力新已年逾古稀,为了西山老年公寓正式投入运营的那一天,这位老将军和与他共同奋斗的几位老共产党员一起,竭尽所能完成心中最动情的追求——让段君毅、焦若愚等革命前辈的遗愿得圆,给老年人一个安享晚年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