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以布衣之身,和其哥哥刘縯在南阳起兵,经过数年浴血奋战,终于接过汉室江山,再创光武中兴。老百姓为了怀念这位布衣领袖,编出许多关于王莽撵刘秀的神话传说,至今还在河南、河北、山东、湖北一带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民间传说的一大门类。
王莽撵刘秀
王莽为什么要撵刘秀?这还要从汉代的刘邦斩白蛇起义说起。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路过芒砀山时,挥剑斩杀了一条拦路的白蟒。白蟒在被斩前曾发誓说:“你斩我头,我斩你尾。”刘邦哪管这些,挥起长剑就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当晚,刘邦宿营在山上,梦见一条蟒蛇缠着他大喊:“还我命来!”刘邦信口说道:“现在在山上,等到了平地再说。”果然,汉朝江山传到汉平帝时,王莽将女儿嫁给平帝。继而王莽篡位,谋杀了平帝,这就是“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的典故,也应了“平地(帝)再说”那句话。平帝死后,皇后已身怀有孕,三日后就要分娩。王莽为绝后患,传令若生男孩便就地处死。偏偏不久皇后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刘秀。为了保全他的性命,朝中大臣柴文俊用自己老婆生的女儿玩了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把戏,把刘秀偷出来暗暗抚养成人。待刘秀长到12岁时,不知怎地走漏了风声,王莽派兵前来追杀,柴文俊设计将他送出京城。刘秀混出长安,直奔东南而逃,身后的撵军紧追不舍。危急之中,他猛然发现路旁有一头青牛,便一头钻进牛肚里,那牛朝东南方向狂奔而去。直到南阳这个地方,青牛才一使劲,将他屙到了南阳新野城北赵庄村旁的一个土台子上,后人就把这个土台子叫 “光武台”。那头青牛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瘫倒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随后化成了八百里伏牛山。所以,南阳地区至今还流传着 “吃陕西,屙河南,青牛化作伏牛山”的传说。
再说,既然王莽是白蟒的化身,也正好篡了刘邦的位置。从汉刘邦建国到平帝被杀,又从王莽篡权到东汉灭亡,东西两汉恰巧各传200余年。这也正是当年刘邦那一剑砍下去带来的结果。
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当年刘秀并没有钻到牛肚子里,而是从京城一直往东南方向出逃,王莽带着大军一路追赶,在民间留下了许多悲壮而又凄楚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像嵩县的刘秀岭、王莽寨,内乡的石蛤蟆、挂剑垛、三狼冢、空心柳,还有南阳一带的麦仁店、蒸馍石、饮马桥、闪莽岭等。其中以扳倒井、“白脖子老鸹”流传最广。洛宁处于西安和南阳之间,当然也留下了很多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汉光武帝刘秀
据传,当年刘秀出逃,慌不择路,再加上后边有王莽的大军围追堵截,并没有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走。他从灵宝、陕县进入洛宁(这些地名都是现在的地名,以下同)境内,首先跑到河底、杨坡一带,这天,刘秀连夜赶到一个村里,刚刚躺下想歇歇脚,就听到村里的公鸡开始打鸣,刘秀无奈,只得起来上路。后来,人们把这个村取名“鸡叫头”;接下来刘秀跑到杨坡又被王莽的人马堵在一个村子的窑洞里,刘秀高叫:“天哪!这个窑洞咋不透啊?”谁知话音刚落,这个窑的洞底就塌了一个大窟窿,刘秀趁机跑了出去。这个村后来就叫“窑头”(窑透的谐音)。
刘秀转而向西南逃奔。这天,他跑到小石界的一个山沟里,眼看后边尘土飞扬,追兵就要追上,只见山坡上有一个老汉在放羊,刘秀满头大汗跑到跟前,老汉见状立即把自己的衣衫脱下来给他换上,把刘秀打扮成一个放羊人,赶着羊群,悠然出沟,等王莽的人马回过神来,刘秀已走出十几里远。不料这时有些绵羊走不动了,领头的羊也只得停下来等待,任凭刘秀一再挥鞭驱赶,羊群硬是原地不动。无奈,刘秀只得苦苦相劝:“羊爷爷!后边的奸贼要追杀我,倘若你们执意不走,我命休矣!”这时,只见那领头羊仰头高叫一声,带头爬着前行,羊群也都纷纷爬着向前挪动。刘秀侥幸再次蒙混过关,逃过了王莽的追赶。后来,人们把那条沟叫绵羊沟,把羊群爬过的村叫杨盘(“羊爬”的谐音)。
刘秀再向西南迂回到现在的马店、长水后边的山上,眼看后边追兵已到,他实在没处躲藏,只见山坳里有一个农夫正在躬身耕地,就跑过去躺进犁沟里,农夫见此情景,连忙吆喝让牛停下来卧在地里,把刘秀罩得严严实实。王莽率追兵赶来,转眼不见刘秀的踪影,正在纳闷,忽听头顶有只黄瓜绿(鸟名)在叫:“犁沟!犁沟!”王莽正想到犁沟里寻找,又听头顶有只老鸹在叫“哇——哇——”农夫趁势往前面的凹口指了指,王莽会意连忙带人向凹口追去。后来刘秀登基做了皇帝,立即下令要黄瓜绿:“泉水不能喝,草籽不能吃,只准爬到树上找虫吃。”算是对它的惩罚;同时,为了报答“黑老鸹”的恩情,还亲自颁发圣旨给“黑老鸹”挂了根银项圈,从此,“黑老鸹”就成了白脖圈儿。
当日傍晚时分,刘秀跑到一个野岭脊上。当他顺路下山时,看到坡上到处长满野酸枣,他因饥饿难忍就钻在酸枣丛中到处摘酸枣充饥。不料这些酸枣树浑身长满了刺儿,把他的手扎伤了,衣服挂烂了,扣子也挂掉了。刘秀气愤地说:“这些可恶的刺儿就不能倒过来长吗?”果然,这个坡上的枣刺儿从此都是倒着长的,再也不会扎人了。
下来坡后,刘秀来到一个村庄,见村边的大树下有个姓吕的老妇人正坐在石头上做针线。刘秀连忙上前恳求老妇人帮忙,把刚才挂烂的衣服和挂掉的扣子给缝上。那农妇看来人不是凡人,就连忙把刘秀的衣扣缝好,刘秀非常感激。后人就把这个村叫 “缝衣扣”(现名“丰衣口”),同时还在离村不远处建了一个“缝衣娘娘庙”,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
相传光武为避新莽之难,曾经于此,仓促而前,荆刺衣,扣坠落,吕氏女缝之。光武除莽继位,找该女,女早逝,遂封为缝衣娘娘,后人敬仰之。
刘秀本打算在长水渡过洛河向河南跑,不巧偏遇山洪暴发,没法渡河,只得慌慌张张向西部山区跑去。这一日,跑到上戈东南山沟里的官东凹村,已有几天没吃东西了。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少妇胳膊上挎着竹篮正往地里给丈夫送饭,刘秀本也不愿打扰,可又实在饥饿难耐,只得向前求告,希望借口饭吃。少妇看他举止非凡,动了恻隐之心,就把饭罐递给他,远远地看着他狼吞虎咽。正在这时,刘秀发现后边追兵已至,慌乱间一脚踢翻饭罐拔腿就跑,弄得饭罐里的麦子汤撒落一地。后来,这些撒落的麦子都变成了白面糊料礓,这座岭因此被称为 “麦子岭”。且说当时少妇看刘秀没有吃饱,只得又转回家重新做好饭菜送到地里,谁知被不明真相的丈夫发现后毒打了一顿,少妇一气之下就在门前的石榴树上上吊自尽了。刘秀登基做皇帝后,时常感念这个送他饭吃的善良少妇,后派人寻找,得知少妇已经上吊身亡,刘秀深受感动,就封她为菩萨娘娘,并在当地(今上戈庙上)建庙供奉,只是不准把石榴当作供品。龙口无戏言,石榴不能做供品的习俗一直在当地沿用至今。
辗转数日之后,刘秀终于在禹门河口渡过洛河来到荀公峪(后称孙洪峪),刘秀一进沟口看到前边古树参天,甚是凶险,便让他骑的白龙马充“先锋”前去探路,白龙马遵命进沟转了一圈儿,见前面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就回来对着刘秀摇了摇头,摆了摆尾儿。刘秀会意,只得另辟蹊径。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沟叫“白马探沟”。刘秀出了沟再往西走,来到孙洪峪袁凹村东边的岭脊上,只见身后烟尘滚滚,喊声大震,知道王莽紧追上来了。刹那间,刘秀看到前面有棵柏树慢慢低头匍匐在地上,立即钻进去用枝叶掩盖。王莽的人马没有在意一直向西追去。停了一会儿,刘秀从树底下钻出来,后人就把这棵柏树称为 “刘秀柏”。过了两天,他向东翻过东岭,来到裤裆峪(今底张峪)里的高村,由于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想向一个农妇讨水喝,结果非但没喝上水,反而被这个恶婆娘臭骂了一顿。刘秀出村指着对面的河水恶狠狠地说::“高村河水入地流,流到大阳再抬头。”后来高村这一段河道就再也看不到水了,直到下游的大阳村,水才从地下冒出来。
刘秀柏
从裤裆峪出来,刘秀沿着洛河南岸东行,跑到了一个大村村边的大路上,看到后边追兵甚急,这时正好迎面走来一个货郎,刘秀心生一计,急忙把货郎拉到一棵皂角树下,彼此更换衣服,他自己挑着货郎担沿小路走了。王莽的追兵赶到,把货郎当作刘秀砍下脑袋带走了。村民被货郎见义勇为的行为所感动,把货郎的尸体埋在皂角树下以示纪念。刘秀登基后,派人来寻找货郎,村民们把货郎的遭遇给来人说了,来人再禀报给刘秀,刘秀因为当时没来得及问货郎的名字,就把他封为“客王”,并在皂角树下建庙供奉。据说,这个“客王庙”非常灵验,凡是来洛宁做生意的客商,只要许愿,有求必应。
刘秀沿洛河南岸一直向东来到现在的涧口境内,打算从这里翻过南山跑回南阳。但苦于连日来长途奔波,鞍马劳顿,他先是找了一个僻静的山坳停下来,喂马歇脚,吃饭宿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当了皇帝的刘秀,就把这个山坳叫作 “刘秀凹”。第二天,他们来到南山根儿打算进山,这时王莽的追兵又至,刘秀立即披挂上阵,挥剑厮杀,不料,稍一不慎竟把剑掉在路边的水坑里。万分危急之中,刘秀的卫兵左挡右杀,拼死相救,才把刘秀拖出险境。这时,他们才发现,眼前山丛林立,到处是悬崖峭壁,根本无法通过。这才又转身向西翻岭进入金门川。当年,刘秀落剑的水坑被人们称为“老剑坑”(今涧口乡砚凹村附近)。
刘秀驱马扬鞭赶到王召村边,已是人困马乏,饥渴难耐。看到村里有口井,就走过来想打点水喝,没承想这口井深有数丈,根本没办法挨着。刘秀恼怒之下便拍着白马对天大叫:“老天哪,谁能把井口扳倒,救我一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白马长啸一声,纵身跳起,落地时后蹄一蹬,那口井顿时倒将过来,井里的清水汩汩外流,清甜可口,刘秀的人马喝了个够。从此,这口井就被命名为 “扳倒井”。前几年,还能在王召村看到扳倒井,井边还有一串清晰的马蹄印。
进入金门川后,金门河曲曲弯弯,绕来绕去,刘秀最怕过河,偏偏来到月窑上(今下王召)村南的一条小河边,只见水流湍急,无船可渡。眼看追兵逼近,刘秀高呼:“桥——!”话音没落地,只见河上果然突出一座小桥,桥中间还拴有几根铁梁。等刘秀骑马过去后,小桥又立即沉入水中,把王莽的人马隔在了河对岸。刘秀过河后匆匆前行,眼看王莽的人马又追上来了,刘秀看看四周空旷,无处躲藏,心里暗暗祈祷:“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啊,快来救救我吧!”话音刚落,登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刘秀吓得闭上眼睛,只听耳边隆隆作响,如雷贯耳。眨眼之间,但见烟消云散,安静如初。刘秀睁眼一看,眼前竟然有一座庙,这座庙的围墙全部用石碌碡垛成。刘秀这才想到刚才隆隆作响的是神兵天将,把农民碾场用的碌碡一下子搬来了。等他进庙一看,里边果然端坐着观音菩萨。刘秀连忙双膝跪地,倒头便拜,感谢观音菩萨的救命之恩。
王召铁梁桥遗址
从王召出来,刘秀又向南跑了一段,来到金门川山脚下一个叫 “纸房”的小山村,走得实在太累了,再加上又饥又渴,他就躺在一棵柿树下休息。眼看树上结满了绿色的果实,就想摘下来尝尝,谁知刚咬了一口柿子就龇牙咧嘴连忙吐了出来。他哪里知道柿子是不能生吃的,只有放在温水里泡泡,再放到陶台里漤漤才能吃。再说刘秀啃了一口涩柿子,顺口说:“这柿子咋不甜呀!”一句话不要紧,这个村子的柿子从此不用漤就能长甜。后来,洛宁有种说法叫“纸房柿子就树漤”。
刘秀被王莽连追带赶在洛宁兜了一大圈,终于在金门川里翻过熊耳山,再从嵩州翻到南阳回老家去了。回家后,他和哥哥刘縯一起在南阳起兵反莽,直捣长安,又经过几年浴血奋战,刘秀终于当上了皇帝。
来源:《洛宁史话》
作者: 周流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