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记忆中的工作队
作者:杨杰
诵读:暖阳

五六十年代,国家经常往农村派驻工作队。那时来农村工作队人员多数是省城机关抽掉的干部。我那时小,村子里一来生人,感到新鲜,我们小孩子不眼生爱看热闹,所以对工作队印象也深。到今天回想起几十年前农村工作队,往事就在眼前。
最典型的工作队是“社教队。”全称是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工作队长是省里派来的,姓郭。村里人都叫他郭队长,也有老年人叫他小郭。这个人三十多岁,个子不高,很白净,戴着高度近视镜。书生气十足。郭队长写的字就象高梁粒大。作笔记写东西又快又流畅。大人们都说他文化很高,字写的漂亮。这个人非常严肃,很少笑脸。工作严谨,守口如瓶,自身要求十分严格。工作队有些工作带着保密性,又加上郭队长一脸严肃。郭队长在省城是干什么的,没人敢问,也不知道。郭队长也从不露自己的真实身份。那时农村没有收音机,也看不到报纸,国家大事什么都不知道。自从工作队进村后,对全村人宣讲上级文件,传达上级指示,讲解国家方针政策。从那村里人才算知道点外面消息和国家大事。不然,村子里就是一潭死水,井中之蛙,看不到外面世界,听不到外面声音。这就是当时农村落后的真实历史。工作队来了,村子气氛活跃了,有了生气了。工作队进村,就象哪家来了亲戚一样,感到新鲜亲切。村里顿时也热闹了些。工作队工作很全面。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工作队还教村民唱革命歌曲,组织排练文艺节目。从那,村里人有了文化生活气息。有了工作队,村子活起来了,整个村子的面貌和工作队进村前大不一样了。村子不再孤立了,也不再寂寞了。

工作队进村后,经常晚饭后组织村民读报纸,学习上级文件。社教运动的中心思想是教育老百姓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社教运动对农村百姓提高政治觉悟起到了绝对的推进作用。通过社教运动,激发了农村老百姓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热情。农村老百姓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农村的旧风俗得到转变。在工作队的教育下,老百姓接受了新理论,学到了新知识,认识了新事物。社教运动让农村精神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政治气象焕然一新。社教运动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农村干部。这批年轻人成了农村建设骨干。象王丽英等,有的当了大队书记,有的转为国家干部在公社、县里任职。是社教运动让这批年轻人出人头地。年轻人的成长进步,为农村带来了生机勃勃。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政治热情,生龙活虎的冲天干劲,推动了农村发展。工作队的社教运动成绩在村里一时传为佳话。

老百姓就怕工作队,最怕郭队长,听大人们说起郭队长,我们小孩也都怕他。郭队长非常认真,不讲情面。村里人在郭队长面前,规规矩矩,老老实实,言行谨慎,生怕说错话办错事。有一次,生产队组织社员挖地里胡萝卜,正在干活的老李头拿起一个胡萝卜擦了擦胡萝卜泥,就咬了一口。不巧的是,老李头咬这一口胡萝卜正被郭队长看到。郭队长上前用手指着老李头就说,“谁让你吃胡萝卜,你这一口咬了多少贫下中农利益。”村子人虽然都说老李头比较狡猾奸诈,但老李头在村子里也毕竟是老一辈人了。郭队长这么一说,老李头顿时很尴尬。郭队长发话了,老李头哪还敢吃。把刚咬一口的胡萝卜吐了出来,也将手里拿的胡萝卜不好意思地放到了原处。这只是社教运动中的一个小小的具体事例。社教运动,就是教育老百姓心中有集体,时刻想着集体,一心一意为集体。要做到大公无私。工作队就是教育社员心里想的,嘴上说的,行动做的,必须要做到先国家后集体,先集体后个人。我还记得,我家喂的准备过年的肥猪,冬天里要加粮食喂,让猪快点长膘。我爸每天都把猪赶到屋里偷着喂粮食,还不时地开门到外面看一看再回屋,同时还告诉我们说,注意点别让工作队看见。看来粮食是不能随便喂鸡鸭鹅猪的,多余的粮食要交给集体。可见工作队管理的严格。

工作队对村民要求严,自身要求也严,秋豪无犯。工作队进村要与村民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队员都是自带行李。村里给找一家干净点的,地方宽厰一点的家里住下。每天吃派饭。农村条件不好,鸡鸭鹅猪狗什么都养。各家条件也有差异。有干净的人家,也有很埋汰不干净的人家。除了成份不好的外,不管轮到什么样的人家,工作队都要去吃饭,不能挑捡,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嘛。按要求,工作队一律吃粗粮,不得吃大米白面等细粮。不得吃鸡鱼肉蛋带荤的菜。每顿饭是半斤粮票,一角钱,一钱油票,严格执行,分毫不差。有一次派饭到了张老师家,张老师母亲给工作队蒸的玉米面饼。郭队长吃饭时,看碗里粥有大米粒,说什么不吃,非让把粥端下去。张老师母亲解释说,“给你们做新大米稀饭怕你们不吃,把昨天的剩大米饭打了点粥。”郭队长说,“那也不行,绝对不能吃细粮,不能违反规定,我们不能犯错误。”工作队铁一般的执行上级规定,说到做到。那时交通通讯都不方便,工作队进村工作,没有人监督他们。工作队员为什么能那么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自律。真是让人难以想象。郭队长的认真精神,让人感到好象有些不尽人情。郭队长就是那么认真,郭队长自身没有私心杂念,对任何人也没有恩怨。完全是按照党的要求去做,一点不走样。认真肯定要伤一些人,也肯定得罪人。全村人不管对郭队长什么心理,但挑不出郭队长一点毛病,说不出郭队长一个不字。工作队完成了任务撤村了,老百姓对工作队还是念念不忘。社教运动为农村的后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郭队长确实是我们党的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