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雁
文/梅

晨曦,当太阳从地平线徐徐升起,一轮红日趁着春的意藴,放射着刺眼的光辉。南来的鸿雁翩翩煽动着坚韧的羽翅早已频频起飞了,畅翱在蔚蓝广阔的天空中,迎接它们的是万里清澈的碧海苍穹和广袤无垠的草原,以及蜿蜒曲折的滦河神韵。美丽深邃的滦河从河北家乡湿地缓缓流向内蒙古境内,经两度曲折又归回母亲的怀抱。而南来的鸿雁便围绕着滦河流域生活在广阔无际的坝上平原与内蒙古大草原之间,翱翔自由,往返自如。

三月是梦幻而又浪漫的季节,不仅迎来了百花争艳般的花红柳绿,更是迎来了大批的鸿雁的归来。一切的生命都是那么美好生动,天空中频频传来悦耳动人的雁鸣声,咯嘎,咯嘎…… ,清新而又美妙的天籁之音瞬间传入耳膜,吸引着众多晨练的人们举目仰望,极力追寻,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呈现在草原的上空。天湛蓝,鸿雁翩翩,点点成行,一字行, 人字行,伴随唯美的雁鸣声,一波又一波如海中的鱼儿一样,从浩瀚的海洋游过,就连那些飘浮不定的云朵,此时也灵动起来,随着鸿雁一起向北游走。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候鸟鸿雁感受到春的气息,开始了又一年的迁徒。从二月立春那一刻就蠢蠢欲动,便开启了迁徒的旅程。鸿雁每小时飞行速度高达70 一 90公里,每天除去休息觅食大约飞行400一500公里不等。几千里的漫长旅途,大概需要飞行一至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安全到达要去的地方。所以鸿雁在“九九”的三月才会出现在坝上草原的上空。内蒙古北部依然寒冷,这段时间鸿雁便往返在坝上平原与内蒙古草原之间,并未继续一直向北方飞行。它们在晨曦飞往北部,停留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滦河流域,到了晚上又折回坝上平原的闪电河,天鹅湖畔和公鸡淖湿地,周而复始,等待和蓄足精力开始更遥远的旅程,向变暖的西伯利亚再度起行,飞行。

迁徒的的鸿雁有几十只,或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组成雁阵,蔚为壮观。它们热情十足,通过美声的呼唤来鼓舞同伴,一路前行。鸿雁不仅具备“仁心”的品质,更是“情义”之禽,雌雁雄雁相配,爱情始终如一,不论雌雁死或雄雁亡,剩下的一只孤雁,至死不会另求新欢,甚至会殉情慢慢死去。一队庞大的雁阵中,总有老弱病残的鸿雁,其中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团结友爱是鸿雁的高贵品德。南来北往的鸿雁有这严明的纪律,都是为了能够长久的生存,一旦掉队就意味着死亡,独自南飞的鸿雁是到不了目的地的。所以聪慧的它们具有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天空中的雁阵为“一”字或“人”字,从头至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并由能力最强的头雁领队,通过强大的气流把能量依次传递,才能安全带领整个雁阵飞往目的地。

聪慧敏感的鸿雁一般在9 一10月深秋季节,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开始迁徒南方。南飞的鸿雁阵队,相对比春天来时,雁阵更为庞大,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浩浩荡荡,视为罕见的奇观景象,一队队,一排排,人字领头,布满了清澈蔚蓝的上空,多在繁星闪烁的傍晚,尤为壮观。每当鸿雁南飞时,人们都会心怀虔诚寄予鸿雁美好的心愿与期望,希望来年雁归时可以实现。为此,这里有一个典故“鸿雁传书”的故事,它出自于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传说。
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的使臣中良将苏武出使匈奴,但他却被匈奴的单于扣押,流放于北海无人区放牧。十多年以后,汉昭帝继位,汉朝与匈奴和好,结姻为亲,汉朝派出使者出使匈奴,要求将苏武放回。单于谎称苏武已死。但和苏武同年一起出使匈奴的也被一同扣押的汉朝使臣,设计告知单于说:汉朝天子在上林宛打猎,射到一只鸿雁,雁足绑有一信,信中说苏武并未死亡,而是在一个大泽中,随后汉使将此话告知单于,单于无奈,只好放苏武回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就流传于人间,被人们喻为美好的象征。后来,“鸿雁传书”这一典故,引起游子思乡的情怀。

勤劳和善的鸿雁,跨过重重峻岭,越过万水千山,在春天来临时,飞往孕育,繁殖后代的北方,深秋携同幼雁一起返回家园。途中,一路洒下美妙动人的啼鸣声,给人世间留下了美好生动的画卷。使我们敬仰它的美丽,高雅,智慧与翩跹。这里让我由衷地祝愿,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迅速发展和维护一切生灵的保护法则,南来北往的鸿雁从此没有杀戮,只有温暖与安全。没有哀伤,只有快乐和幸福!让一年又一年南来的候鸟鸿雁,不惧怕途中危险,来返自由,与人类共生。

作者简介:李玉梅,网名:梅。河北省张家口塞北管理区人。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写作,闲暇,寂寞时善用文字抒发情怀,书写人生岁月。做自己喜欢的事,快乐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