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继平50后,中共党员,现已退休。自由撰稿人,民间诗歌爱好者。二十多年间,原创诗歌近2000首。已在《神州文艺》《作家新视野》《现代诗歌美学》《南北作家》《南粤诗歌》《长江诗歌》《世界散文诗作家》《大楚文学》《诗路作家报》《华文微诗选刊》《新蕾》《东煤集团报》《阜新文艺》《阜新日报.晚报.周末报》和《国际文学网络》《首都文学》《广州诗歌》《潇乡文学》等国家、省市、地区纯文学刊物和党报以及众多网络平台上发表。有作品入选《诗意阜新》《战疫诗证》《醉美诗歌》《大西北诗人》等十几种版本和专集,获20多个奖项。现为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呼兰作家协会会员、驭风文学社会员、辽宁阜新诗歌学会会员。
笔落情出汇新曲
--赏读詹春良的新诗《老兵》
作者/孙继平
拿起笔杆,投入抗击疫情。这是一个诗人的历史责任与担当。能否笔力意达,写出在这场持久战疫中,那份真挚的爱动容的情,不仅体现一位诗人诗志情怀,重要的是通过诗艺融合,唤起人们战胜疫情的斗志与豪情。从而打造出催人奋进向往美好生活氛围给人带来诗意和玉美的生活景象。

时下,创作战疫的诗歌可谓层出不穷。大有“翻江倒海”之势。诗人们的创作热情如浪掀涌,花开不败。那么,在这一主旋律的背景下,如何让诗的能量给人以饱满以纯正以大气以奔放以神韵的叙事抒情手法而鲜活清亮的面世呢?当读后诗人詹春良新近原创诗作《老兵》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常说,一首诗,特别是一首大背景下的诗不能以情感人的话,单靠政治“原素”化、文字整合化加大诗的影响力是不够的,读者也不会买账的。正所谓诗好不在光面在褶上。那么,《老兵》是否这样呢?就让我们的视线对准《老兵》聚焦一下吧,看一看《老兵》是怎样笔落情出的。首先,“诗眼”有光。诗人之所以以“老兵”为诗题,意在“新传”。这就让人联想,产生了许多。老兵在这场战疫中能干什么?又能发挥什么,等等。诗有了这些“联想”,自然也就有了可读性。诗有了可读性也就有了意义上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之力一旦被读者认可,诗意才会“光芒四射”,让人们对诗人对诗品有了敬重和认可。这是诗人的情怀体现,也是诗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诗运用了“情动”,把“老兵”来龙去脉像“开采煤田剥离”那样,层层进入“老兵”的内心世界,让“老兵”的灵魂一跃的迸发出来。从而使诗有了诗志情怀,产生了“物象意达”的诗意效果。这足以说明,诗人的笔路风转有佳,恰道好处。继而,诗笔向扬,凸显“老兵”的爱国情怀。这就让诗有了生活画面的灵动感,也让读者的内心有了一次震憾,灵魂像被电击一样,为之动容。

由此来看,《老兵》的“新”诠释了大爱之情。可见诗人情笔之下浓缩的不仅仅是幅盈满入目的诗画,更多的真情的呼唤,爱的涌动,和情爱相融真切的展现。让笔者笔墨情出,与诗人和更多的人们共勉!
附:诗人詹春良原创诗歌作品《老兵》
老兵
文/詹春良
本来可以安居在家
你却选择了风雨
本来可以置身事外
你却选择了迎风而立
工作人员劝您
岁数大了
还是回家吧
一定要多注意身体
可您却说
现在人手不够
我是一名老兵
没有不上前线的道理
国家需要了
我还要再坚守一次阵地
做为一名党员
谁心里装的不是那面
鲜红的党旗?
……
于是
我们看见
一个
不
是一群
和您一样的老兵
每天都出现在
志愿者的队伍里
在核酸检测点上值守
和思想麻痹的群众
宣传隔离
位卑从不忘忧国
那一件件褪了色的军大衣
还在续写着中国军人的
不朽传奇
老兵
在防控的战场上
虽然不能像医务工作者那样
创造奇迹
但
正是您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
中华儿女的顶天立地
是您
在疲惫之时
让我们聆听一首首
唯美的乐曲
是您
在前行的道路上
给了我们坚定
信仰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