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郝穴的不解之缘
陈定方
郝穴镇是离我家最近的一个古镇,它坐落在长江之畔,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后,江陵县城从荆州城区迁移到郝穴,郝穴从镇升格为县城。
我家离郝穴镇有六、七公里,沿荆江大堤往上游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郝穴镇。在儿时的记忆里,他是最大的街,在我们乡下把去郝穴称为赶街,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郎克那里克的啊”?另一个回答说“我克赶街克的”,这就是说要去郝穴。
最初赶街应该和大人一起去,一起回,印象不是很深,只知道有很多卖东西的商店。十多岁的时候暑假期间和一个本家哥哥去郝穴卖菜,一条扁担,两个长形莱篮子,装上自家园子里吃不完的茄子、豆角、辣椒等菜,挑到郝穴去卖。记得当时菜好像就是几分钱一斤,两篮菜能卖一元多钱。来回路上要走两、三个多小时。那时一元多钱能买很多日用品,火柴两分钱一盒,盐和酱油也只有几分钱一斤,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也就1.2元。卖完菜返回之前,一定会吃一碗郝穴的米丸子,五分钱一碗。那是我儿时吃的最好的美味,连汤带水吃的干干净净。为吃米丸子还丟过一次脸。那年,我们学校停课闹革命后,学生们都在家玩。大约是冬季,五、六个浙江年青人到我们那一带打被子(弹棉花),我妈看我无所事事,就让跟他们学弹棉花。拜了师傅跟他们走村串户弹棉花,我师傅为调动我的积极性,每天给我一角钱作为劳务费,前两个月给了我三张两元的纸币,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我把钱装在一个塑料钱包藏在衣服里面。那几天我们在郝穴附近弹棉花,有一天正好休息,我一个人到郝穴街上去玩,想吃一碗米丸子,我跟老板说来一碗米丸子,当我拿岀钱包付钱时,才发现钱包是空的,老板让我付钱,我说钱丟了,老板瞪了我一眼,收回了那碗米碗子,我红着脸跑开了,真是丢人。我的钱肯定是晚上睡觉时被其中一个师兄弟拿走了,我们那时四、五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我从街上回去见到他们时,看谁谁像贼,因为没有证据,我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有一年我因血吸虫病在老郝穴医院住了十天院,血吸虫病在我们那里很普遍,大多数人体内都有血吸虫。政府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一方面加强灭虰螺工作(虰螺是血吸虫病传染源),一方面免费为群众治疗,由各生队安排分期分批住院治疗。住了十天院,就是每天早上喝一勺子像小麻油一样的液体油,喝完了一天就没事了,那十天我把郝穴的大街小巷跑了个遍,把古镇模样刻在了脑海里。
16岁那年,我从郝穴坐轮船到到沙市,再转乘汽车前往荆门参加修建焦枝铁路大会战,半年后被招为铁路工人分配到襄樊铁路分局工作。此后五十多年,每年回家探亲来回都得从郝穴坐船或坐汽车,郝穴是我回家绕不过去的中转站和必经之地。70年代主要是坐船到沙市港或枝城港后转乘汽车和火车。所以对郝穴老船码记忆深刻。80年代后主要坐汽车往返。我们铁路工人对铁路有天生的亲近感,看到铁路就等于看了家。从枝城下船可乘火车直达襄樊(但从船码头到火车站要走七、八里),从沙市下船要坐汽车到荆门转乘火车。只可惜当年荆州不通火车。
大约是1973年春节前后,我20岁那年差点成为郝穴的女婿。我有一个表姐是郝穴针织厂职工,我每次回家探亲都要在她家玩两天,她是我家唯一一个有工作吃商品粮的亲戚,那时我姑妈还健在。我姑妈很看重我,因为我是老陈家第一个吃商品粮拿工资的人。姑妈家住在郝穴老电影院斜对面。表姐给我介绍的对象是她干妈的二姑娘,当时在郝穴工作。那天表姐买了三张电影票,我和表姐到电影院门口时,那个姑娘已经在那等我们,表姐给我们相互作了介绍后就进去看电影,大约看了十分钟左右姑娘对表姐说有事先走了,我和表姐随后也回家了。这次相亲就是相互看了一眼对方,连话都没有说一句就结束了。说真的要感谢二姑娘没看上我,主要是因为我家是农村的。假如我成了郝穴女婿,迟早要调回郝穴,那样结局就惨了。我有两个铁路上的同事,一个爱人在郝穴乡下,一个爰人在郝穴造纸厂,两人都调回了郝穴,一个在船码头,一个在造纸厂,都在40多岁时就下岗了,退休后的养老金不及我的一半。每次碰到他们,他们都十分后悔调回来。
江陵县城迁移到郝穴快三十年了,建县以来,郝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年古镇变成了现代化新县城,再要找一点古镇的痕记都很难。我当年刻在脑海中的古镇模样再也找不回来了。前些年我自己开车回老家,想从县城穿过去上荆江大堤,在新县城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上堤的路,打听了几次才穿岀城。说实话我还是很怀念原来的古镇。
早在1200多年前诗人李白就写下了“千里讧陵一日还”的预言,今天终于实现了。随着汉宜铁路2012年7月1日正式通车,从荆州火车站乘坐动车当日可到达多个中等城市和省会城市。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年我从襄樊回江陵,区区两百多公里有时一天还到不了家,有几次在沙市住一晚上后第二天才能回到家。今天的郝穴真是今非昔比,他像一辆驶入快车道的汽车,向着现代新城镇的目标狂奔,愿我的家乡明天更美好,愿我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2022.3.21日写于宜昌
作者简介:陈定方 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铁路退休员工,爱好文学和音乐。近期在《江陵文学》巜南国文学》巜作家美文》《蒙东作家》《作家天地》发表作品三十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