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高佃安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古人美妙的诗句,瞬间让我忆起了年少时攀树摘榆钱的画面。
回想小时候,庄里的闲园子还比较多。大多数的园子里都杂七杂八的栽植着几种树木,而以榆树居多。究其原因,大概是因榆树有多种用途而受到村民们的青睐。
每到清明节前后,园子里的榆树便陆陆续续的开起花来。榆树的花一开始翠绿中透出嫩黄,到开败时就变成白色,风一吹,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因其状如铜钱,人们都把榆花叫榆钱。榆树根系发达,树枝柔韧稠密,当榆钱开时,一串串一簇簇,上枝压下枝,下枝又擎上枝,密密匝匝,叠翠嫩黄,似华丽的伞盖,又像半空中的宝塔,甚是壮观。风摆榆枝,榆钱的清甜香气就在村庄的上空弥漫开来。

人们对榆树的喜爱,关键在于榆钱和榆叶的食用价值。榆钱可生吃,也可和榆叶一起蒸煮。我上初中时,村里还没有分田到户,生产队先把打下的粮食上交公粮,剩余的才分给农户,所以每到春末夏初,就会有一些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榆钱榆叶就成了粮食的替代品。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当榆钱下来之时,我们家早饭是喝用榆钱掺上玉米面做成的稀粥(当地人叫喝糊肚),晚饭是吃用榆钱和榆叶做成的窝头。用榆钱掺上玉米面做成窝头还好吃些,但当榆钱开尽,只掺榆叶做成的窝头就有些黏涩难咽了。即便这样,我们家的生活水准在村里也算好的了!我父亲常在全家人吃饭时告诫我们:知足吧,四几年临朐县大饥荒,榆树皮都被扒光吃掉了,还饿死好多人!

在农村榆树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作盖新房的建筑材料。榆树主干较硬而又有极好的韧性,还不易招虫,用它做房屋的大梁可保持上百年不坏。用上一棵上好的榆树做横梁,会让人感觉此房坚实耐久,也寓意着家中人代代有余粮(榆梁)。
现如今,大多数人都住上了钢筋水泥浇筑的楼房,农村也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庄里已经没有闲园子可栽树了。家家生活富裕,物资充足的好时代,再也没有人用榆钱来替代食品了,榆树也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去年夏初和妻到西山游玩,看到了几棵山榆,妻兴奋的采了两捧榆叶带回家。洗净后加上玉米面熬成粥,喝来却无当年的味道了。


作者简介:高佃安,号天成居士。山东省临朐县人。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高中期间任辛寨高中幼林文学社社长,喜欢写诗歌散文等。最近在《都市头条》《西散南国文学》《东南诗人》《腾岳诗词》《长风文艺》上发表了多篇诗歌散文,并获好评。现为:中国周易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级风水策划师,临朐天成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