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春分
文/张德胜
“律回春晚冰雪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时维二月,序属仲春,惊蛰春雷响,春分半阴阳。春分还是传统的祭日的日子,自周朝始历代相传。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春分的物候特征是:“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南方倒春寒,中原风沙漫,塞北冰雪残。尤其干旱在华北地区经常发生,农谚云:“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春旱”。春分日放风筝是主要的传统习俗。“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乌鸦叫,叫醒了动物昆虫的冬眠;叫来了鸟语花香的春天。地皮干,干来了桃花绽蕊红艳艳;干来了“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农忙正式开始。和风拂煦,流水潺潺,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春光洒遍了塞北山川。辛勤的农人摆脱了“春困”的纠缠,纷纷走出家园,走进田间。江南人给冬麦春灌,为果树御寒;塞北人把农机具修检,信心满满把新一轮春潮闹翻。
春分是农人的希望所在,更是文人的精神家园。“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走来了唐代徐铉,慢吟《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崔融感春风之温暖,望春水而流盼,和宋之问诗韵而歌:“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杜安世应春光的召唤,走出阁楼,流连于画堂感慨万千:“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欧阳修感春雨而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临春水而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董仲舒)春分时节,昼夜平均,阴阳各半,冷暖相间。这大概就是《易经》的“致中和”,《论语》的“中庸说”的思想源泉。哲学的观点:人和自然永远不能分开来谈。春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平衡规律。平衡。不论昨天、今天、明天,还是过去、现在、将来,不论工作学习干事业,还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应该永远遵循的法则。以一颗无比沉静的心去看待人世,坚信这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善恶美丑。以春光的柔和、春分的平衡、春风的温暖,最客观的欣赏如诗如画的世界,最自如的看待平淡如水的人生。慢待时光流淌,静享生活安康。
2022年3月20日
(农历春分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