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用会的尴尬
记忆的闸门一但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这是我中学时代最露脸也最尴尬的一件事。这件事属歪打正着,可也着实风光了一把。
那是一九七一年四月一号,我回生父和继母身边生活一个月了。当时我十七岁,正是贪睡的年龄,早晨不到四点,父亲把我叫醒,说,快起来,大风把房子周了(应该是扌加周字,手机沒有这个字)。你快去压上,我这腿脚不敢上髙。我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房子是家是窝呀,而父亲从十三岁就在哈尔滨学徒做服装,除了会铲铲园子,别的就不会啥了。
我穿上衣服,上外一看,大风足有八九级,沙尘漫天,房子的稍头(专指草房最髙处和草房四个边上的草把子。上完底下用黄泥粘上)被风吹的一掀一掀的,房脊上的草也一屡一屡被风吹走。若不及时处理,房草就会被刮光,若苫房草被刮走了,下雨后屋子就得被泡汤。若苫一次房子开销“巨大”。于是我迅速搬来梯子,找个土篮子,装了七八块砖,就上房了,我把苫房草归回原位,用砖压好,又找了两根木杆子,用两根绳子拴好,一前一后压在房脊两侧,又找了几块砖头放在拴木杆的绳子上,终于挡住房草的流失。父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忙完了,睡意全无。我忽然想起来学校的房子也是草房,能不被风周了哇?因为学校的房子也很老,这么大的风,肯定危险,于是我对父亲说了我的想法,并得到了全力支持。于是我一路小跑来到了学校,我先查看了办公室那一栋,沒事。我转到南边那栋做教室用的房子,一眼就看到房的后坡上,校长在房上压砖头,书记在下边捡砖头,爬上梯子递给校长,当时他们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尤其是书记有哮喘病,已经体力不支了,我爬上梯子接过书记的土蓝子,说,车书记你在房上等我,我去捡砖头递给您,您再递给贲校长,他感激地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我手脚麻利,上下飞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把整栋房子有危险的地方全压好了。校长下来后问我,你叫啥名?哪个班的?新转来的吧,我一一做答,并告诉了我父亲的名字,他们说认识,并说今天多亏你来了,否则我们两个老头子不知得啥时候能弄好呢,回家吧,一会还得上学呢。
七点半我刚坐进教室里,班主任王老师一脸自豪的走了进来,全班同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悄悄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班主任开口。王老师说,我向全班同学宣布一个校领导的最新决定,也是向全校发出的号召,我们全校都应该向我们班的刘希东同学学习!(有点自夸了,但这绝对是真实的)大家知道今天早上的大风吧?(外边的风还有六级左右)今天早晨四点半左右,咱们的贲校长、车书记正在压被风吹起来的苫房草,两个领导年纪都大了,上下梯子太费劲了,多亏刘希东同学及时赶到,才把苫房草保住了。他又捡砖头,又爬梯子,上下十几次,避免了学校的财产受到损失。大家也知道,他转学刻我们班才一个月,就有如此的爱护学校、爱护公共财产的精神,是全校师生沒有的。所以校长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并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不但热烈鼓掌,还把目光全都投向了我。我局促不安,热血上涌,浑身的不自在,心里想,这么点小事至于吗?
此事学校上报了公社文教办,文教办很重视,决定借此机会,结合全公社的髙中、初中、小学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召开一次全公社文教系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讲用会”。文教办主任还特意找到我,让我做主旨讲用,我即沒有思想准备,也沒见过这阵势,连忙推脱说,我就做那么点小事,不值一提呀,再说我从来沒在这么大的场合讲过话,还是换别人吧。于主任说:孩子,你大胆地讲,上台就把你当时怎么想的?为啥去学校而不是别的地方?为什么能如此的迅速?不怕从梯子上掉下来吗?毛主席的语录、著作学过不少吧?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最好把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穿插进去,这样讲才有说服力。总之,你放开了讲,我不怪你。我心里想,我哪有那么髙的觉悟呀?我就是压完自家的房子,想到了学校的房子,还知道值班的老师就一两个人,后来也印证了我的判断,值班的是车书记,另一位值班老师请假了,贲校长也是担心房子被风周了,起早去的。我说我回去写份发言稿,到时候照着念,于主任却说,别拿稿,拿稿就不生动了。你就随便讲。我知道他是个老学究,讲话从来不拿稿,可我不行啊。
第三天是星期日,全公社在大礼堂准时召开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讲用会”,先是主管文教的公社党委副书记讲话,然后是公社团委书记讲话,论到我上台“讲用”,我紧张的一踏糊涂,把原来拉的题纲和腹稿忘的一干二净,甚至前言不搭后语,只记得把压自家房子和压学校房子的过程讲了一遍,就匆匆忙忙下台了,天虽不热,却出了满头大汗。 很是狼狈。
从此以后,我在公社文教系统也算个小名人了,到了下学期开学,班主任还让我当了“排长”,(当时学校按军事化管理,排长即班长)。并且到了髙中也一直当班长,这件事着实让家人、尤其是父亲也风光了一阵子,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我的讲用有多尴尬。

作者简介:刘希东,1955年生,在原中铁九局三公司退休,曾任工程队劳资员、工会主席等职务,一生爱好文学,曾在《新文化报》,《长春日报》,《城市晚报》,《沈铁日报》,《汽车厂报》,《青年月刊》《公主岭日报》及长春分局主办的《君子兰》刊物,《班组生活》等省市级报刊发表过小说,诗歌,杂文,故亊等多篇,在公司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第十六届“三木秉凤”杯全国大型征文正在进行中……
欢迎各界爱好文学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写出您心中最美好的憧憬,优美的文字,登上我们的平台!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必须是原创首发,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六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征文时间:
本届全国大型征文自2022年元月1日起至 2022年4月底截稿。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1000元。
一等奖4名:奖金300元。
二等奖10名:奖金100元。
三等奖300名:奖金5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20元。
主编希望之梦(木易)欢迎您投稿!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