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调:殿前欢》(调寄武陵源)
作者:李成忠
叹陶潜,
等闲不识东风面。
桃花流水全枉然!
东篱种菊,
托寄只南山。
表皮看,
尽翠黛烟笼曲水环?
源头梵净,
梵净万山。

跋:五陵之源在贵州铜仁梵净山,陶渊明一生一世没有去过,他只是站在溪口(洞庭湖边)茫然地怅望,之后便大笔一挥写下了《桃花源记》。人们便信以为真,错误地把他指指点点的地方取名“桃源”。桃源是县,至今还在,太小!
“桃源没有桃树!再往前走二十五里水路入五陵境,'桃花也并不怎样动人。’这是沈从文亲口说的!(见《桃源与沅江》)。

从溪口到桃源,从桃源到常德(武陵),再沿沅水上辰州,再过辰溪,再到湘西张家界(过凤凰);再走旱路进贵州到铜仁,再到梵净山,才算是真正溯洄找到了源头。梵净山才是武陵之源,这是常识!陶渊明错误地认为常德(五陵)就是源头。这本来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后人却置事实于不顾,附庸风雅,以假当真,按照他那个《桃花源记》的错误指向定性为“桃源”,荒谬之极!
殊不知,溪口之水,源自梵净山脚下之黑湾河也。
(2022.3.19.抄录并跋。)

作者简介:李成忠,字仲宥,号(二餘齋主)。出生于农村,文革后参加高考中榜而进城读书,再进工厂。九十年代初做职业撰稿人七年,并一直从事自由职业。中国作协贵州分会会员、贵阳市第三、四届理事。现解职还乡,草间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