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真情
文:李申时
谁说城里人邻里之间,门对门不相识。那是平安无事,那是事态没有发展到火上房,没有发展到见人就求,见了稻草觉得都能救命的地步。

近日,有一栋二三十层的大楼,因疫情中有密接人员而被封控。由于事态突然,所以,大家未能做好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准备,使得许多生活用品捉襟见肘。

一户独居老人夫妇,准时起来在做早餐期间,家里发现没有了食盐。二人行动不便,又不会使用微信,且平日很少出门。也就是说,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对面不相识。于是,只能把皮球推给儿女。其子知道大楼封控,外卖物资很难送达,且也微不足道的一袋食盐,不值得麻烦领导去派遣物资配送人员。就在群里发了一个请求楼上邻居帮忙的微信。可能他们之间互相认识。

一二百户的微信群里,大家都能看得见这条消息。楼上将食盐虽然没有及时配送过去,但感谢的词条发出了近乎四五个之多。后来拖了大约十分钟左右,仍然不见楼上回复,接连不断的催促短信,看着让人着急。

过了一会,相隔六七层的楼下邻居,在短信群里告知:“我已经将食盐送到了你家门口,敲门声老人似乎没有听见。快快告诉他们,叫及时拿进去,否则,会被清理楼道的工人,当垃圾扔了。”显示着楼层号码的邻居,在对话框里接着说:“别再感谢,极小的事情。听着让人脸红又愧疚难当且也肉麻。你楼上沉睡的屁股上脉也没有。”
幽默风趣的“不客气。”说明了要么楼上熟睡,要么没有看到微信,既解脱了对楼上不作为的纠结,又维系了正常的邻里关系。
事实上,关键时刻只有楼上楼下能雪中送炭。
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真实见证!
作者介绍

李申时,甘肃省礼县石桥镇圣泉人,1981年毕业于天水地区礼县师范。分别在西垂文苑、天水文学,西部书坛,文化礼县,红河文苑,作家文苑,昆仑文学,精短小说等平台杂志刊出文章。《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