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席总编:涓子(美国)
本刊社长主审:apple张平(加拿大)
本刊社长编审:雅诗兰(日本) 

行走在诗歌独木桥上
——点评文川的诗
作者:林一禅
这年头写诗的人不多,读诗的人少。诗歌体裁有多种,近体诗和自由体诗歌可见,一言诗少见。对于一言诗体式,古人诗话里只有零星的涉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现代诗歌热潮期间,偶尔读过一言诗,留下印象的作品不多。关于一言诗的理论文章,一点印象也没有。以形象化比喻,不妨说一言诗是现代诗歌的独木桥,行走的人少,有的浅尝辄止,有的知难而退,有的失去创作兴趣,有的坚持下来,犹如立于桥头的石狮子。
石狮子是独木桥的守护神,文川就像那尊石狮子,他是诗歌的守护神。石狮子必须忍受孤独,诗人必须忍耐寂寞。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静心悟道的过程,安心宁神则净化灵魂。一言诗跃然纸上,那是用文字铺砌的一座桥,一头连接着天空的长虹,一头连接着大地的道路。诗人凝聚精神力量,向读者传道。文以载道,诗以载道。有缘人读诗,闻道则喜。
《亲情》:“不打回程票。”人生苦短,旅途漫长。如果一路上有亲情伴随到终点站,那将是莫大的幸福,莫大的安慰,莫大的幸运,此生无憾矣。换言之,人生都是单程票,亲情是精神寄托,任何时候都不能拉下。否则就有严重的问题,或者出什么状况了。从社会层面看,因社会问题而牵连家庭,这样的事例就不详谈,每个人都司空见惯、心知肚明。诗人似乎带着一种隐忧而描写人间亲情,正因为多少家庭亲情缺失,才呼唤至贵亲情。
《再读礼节》:“走在路上吹号。”礼节乃交往规矩,近义词是礼貌和礼仪,三者都与个人素养有关系,区别在于礼节比较注重细节,日常行为表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单纯性。礼貌比较通俗,将社会道德规范形象化,不仅个人体现出来,还可以提醒别人。社会文明建设与家庭教育经常提倡讲礼貌,很少提讲礼节。礼仪乃重要活动的仪式,讲究程序与规范,多为集体行为,个人表现必须保持协同性。弄清楚这些有助于理解此诗。无论作者的创作背景、动机、意图何在,都不妨碍读者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偏差万里也无关宏旨。
人生在路上,每个人都在路上,一直在路上走,那就是进步,停滞不前就意味着退步落后,躺平代表失败,倒下去象征死亡,一辈子就算玩完。人生在路上不仅仅是行走,还需要走出自己的风景,走出自己的素质,走出自己的品位,关键在于生活细节,在于交际礼节。人生在路上行走,如果遇到泥石流造成山体滑坡,所有的社会关系形同陌路,那就要吹响集结号,让道德礼节迅速回归。自古愤怒出诗人,又何尝不是忧患意识出诗句呢!
《净》: “给自己一个还原。”一个净字,可以联想净土,因为人们在寻觅净土;可以联想净化环境,因为周围污染严重,无人幸免。诗人逼不得已,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即还原本我,回归精神原乡。同时也是建议世人,各自保留心灵的一片净土。可惜的是诗人的愿望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思想乃至食物遭受污染,未免殃及本原,还需治理为上策。
《人品》:“足迹会说话。”哲言诗像外语,足迹说话仿佛天外飞仙,令人云山雾罩的蒙圈。足迹是行为表现,也是用行动证明,不看怎么说,只看怎么做,那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如同苦行僧一样修行。人品如何,人生的足迹是最好的说明书宣言书。
《走路》:“给帆写情书。”走路是很平常的事情,人人都在走路,有坎坷有平坦,有顺风顺水,也有无路可走。诗人扬帆起航,不是走一般的路,而是奔赴征程,完成人生奋斗的目标。这也是诗人的心路历程,虽然是风雨兼程,却不乏浪漫,谱写一篇战地情书。
文川兄是轮椅上自强奋斗的诗人,他的心灵渴望飞翔,让诗歌之翼腾飞蓝天。当人们吐槽诗和远方时,竞相嘲弄乱世了无岁月静好时,可以扪心自问,你读得懂诗歌么,你知道自己与诗人的差距么,你的心灵抵达过远方么?如果你只有讥讽的那点能耐,又凭什么去争取岁月静好的诗意生活呢?文川兄坚持创作,用诗歌的魅力召集同道,发挥积极作用,一起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用诗歌艺术的力量,给疲惫挣扎的人们充饥解渴;一言诗宛若一苇渡江,在滚滚红尘中,在无边的苦海里,为苍生开辟慈航,彼岸就在眼前。
2022年3月19日
【作者简介】林一禅,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民间思想者。擅长多种文学体裁写作,在杂文、近体诗、小说、文学评论创作方面造诣颇深,其作品言简意赅,文风潇洒不羁,文笔斐然。尤其是杂文深入浅出,见微知著,有容乃大。语言辛辣,鞭辟入里,具有思想性、哲理性和艺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