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 坡 坡
文/范静红
十几年前的大年初一,邻居大嫂约我上半坡转转,和我们同行的还有大嫂的丈夫张大哥。大嫂大哥平时很忙,他们在火车站做买卖,生意还算不错。
那天我们选择的路线,就是从书房沟上去,先去一趟龙泉寺,给全家人祈祈福,再沿坡坡东行,当时听镇上的人都说,在西北机械厂这个方向的半坡上,发现了什么壁画壁塑,我们三人定好了目标,大嫂穿上她的大红风衣,大哥戴上他的小礼帽,我也换上新年的盛装,就快快乐乐地出发了。

大年初一前往龙泉寺的人很多,走到七0二厂区墙北端村庄的拐角处时,一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石壁画,突然映入了行人脸睑,沿北边的小路上坡,龙泉寺就在坡坡的上面,龙泉寺也就是当年作家张洁的母亲教书的地方,冬天的坡沟里树木虽说干枯无叶,但苍劲的钻天杨仍然庄显出自己的威严,我也明白,此时坡沟阳面的小草小花儿己经冲冲欲动,准备破土而出伸伸懒腰了,山神爷庙就在坡跟的最下面,上山求佛的人们纷纷上前跪地上香磕头,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
上坡的石阶一层一层由此向上升展,石阶分布得很均匀。大嫂爬坡时身如飞燕轻轻松松,而我却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我自然很鲜羡她佩服她有个这样棒的好身体。上坡的人流如一条弯弯曲曲的游龙,从山坡下面直达坡的顶端,我们偶尔会碰到开始下坡的游客们,因为是大年初一,她们起来的很早,为的就是给龙泉寺各路神仙早早跪安礼拜,并敬献到新年第一天最早最具有意义的一柱清香。

我们终于到达龙泉寺,龙泉寺座北向南,西北两面山恋环绕,当年寺前麦田平平整整,塬顶上的风从西部的山缝隙中吹将来,让行人顿觉视野开朗神清气爽,古刹的肃静和庄严立刻震慑了我们这些游人的心扉!大家随着人流缓缓进庙,终于许下了新的一年中各自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期盼着全家人幸福健康平安吉祥。
出了庙我们拐到了另一条土坡上,准备去寻找人们传说中的壁画壁雕。
山路走了一道又一道,山坡绕了一弯又一弯,我们并没有碰上什么壁雕壁画,却碰到了两处窑洞,站在窑洞口的我们有点好奇,想靠近却有点害怕,因为这里荒无人烟,对于洞里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我只是在想,这口窑洞到底是谁住过的洞,现在主人又搬到什么地方?那年我怎么能想到它就是著名文学家张洁住过的窑洞呢!这两口窑洞的前面是一块半亩大的平整的麦田,站在麦坡边向下看,蔡家坡镇的漂亮美景尽收眼底,火车一会儿呼啸着从东方驶向西方,一会儿呼啸着从西方驶向东方,这就是我国的大动脉陇海铁路呀!

找了好久找不到壁画壁塑,我们终妥协了,准备回家时,却看到坡坡上酸枣累累,因为这里很少有人经过,坡坡上的酸枣树到处都是,这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所以土质很肥沃,坡坡上酸枣相当的茂密。虽说经历过严冬的风吹雪压,但酸枣依旧圆如珍珠,晶莹剔透红光闪闪。我们迅速去寻找粗一点的树枝,准备打些酸枣带回家过新年。大哥站在坡顶顶上打红枣,我和大嫂弯着腰在坡下捡,这酸枣酸酸甜甜非常地可口。那天我们就象三个大孩子异常地开心,打枣时的笑声伴秦着酸枣的叭叭叭的滚落声,彻底地打破了土坡坡久日的空荡与寂寞。

记得二十年前我在华丰上班期间,有位姓高的同事,他家住在蔡家坡塬上的三贤寺,每逢春节,他会背上背篓从这里的坡坡上走下来,然后到蔡家坡农贸市场去购买猪肉和蔬菜。当时我们在一起上班,有一次我们上面就问他:“你结婚前一个人下坡买菜,那结婚以后呢?”,他回答:“当然跟我媳妇两人呀!”我们又问:“那你上坡的时候你背上背你新媳妇呢,还是背你家的背篓?”他回答:“背背篓呀!”,我们又套问他:“那你媳妇应该被你装在背篓里,背下坡的吧?”他见我们跟他爱开玩笑,他的两弯大眼睛笑成了两弯月牙牙,然后回答我们:“跟年集叫上她,为的就是让她帮我背背篓呀!”,我们不依不饶与他打闹:“你把媳妇背在篓子背了就背了,你背的是自己家的媳妇,有什么过错?今天还不敢承认,胆小!”他不再给我们解释,只是眯着大眼睛,格格格地笑着走开了。
当年坡坡上的农户,现在慢慢地都搬迁了下来,他们在坡下的芦苇荡中,排水盖房,一幢幢漂亮的楼房耸立了起来,坡坡上也修起了几道弯弯的公路,塬上的农民要来蔡家坡购物,再也无需背那个重重的背篓了。


静红,写于200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