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朴初 浣溪沙 病室偶书诗
李桂强书
水墨纸本 镜心 137×34cm
斗室回旋地有余,
一壶苦茗半床书。
窗前万绿炫明珠。
环望群楼连碧落,
昔时高塔变侏儒,
信知来者胜今吾。
一一赵朴初《病室偶书》
李桂强行书赵朴初浣溪沙病室偶书
作品赏析
李桂强先生是著名军旅书法家,赵朴初居士书法传承人,他的书法以行楷、行草见长。其书法作品整体章法取疏淡格局,行、间距明显,字字形断而意连,整齐疏密,自然一气,不事造作,形似苏体,但又比苏字灵秀,一看便知书风取法赵朴初。
上面这件行书条幅,书写内容是出自赵朴初诗作《病室偶书》。作品墨量饱和,墨韵丰腴,偶有飞白而无枯笔,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胜在趣韵,给人一种平和大度、雍容不迫之感。其用笔劲爽,点画干净利落,线条刚劲绰约,下笔处不作虚尖,收笔戛然而止,没有飘荡不定的任意延长,提处不飘,按处不滞,正如刘熙载所言:“书能笔笔还其本分,不消闪避取巧,便是极诣。”
纵观李桂强的书法,作品的精神游逸胜于技巧研磨,表现出其最真实、最个人的本然面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期工而自工,又能在不经意处达之情性,能传古人遗风,入妙至微。
这件行书作品,字体隽秀,浑厚饱满,颇有晋唐俊骨,刚劲清新,幽雅俊拔,很好地体现了朴老书法的风格与神采。
书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修为,一种哲学。王澍《论书剩语》里有言:“摄天地明和之气入指腕间,方能与造化相同,而尽万物之变态。”
桂强先生长期临习赵朴初书体,对赵书心摹手追,心领神会,正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精研万法而融会贯通,所以他写出的字,没有一丝的火燥之气,宁静、安详、自然,仿佛有一种无穷的绵薄之力从无形中来,蕴力于中而守正,其吞万钧于无形。质朴之中见精微,自然之中有法度。
壬寅新年,值桂强先生六十初度,书风正逐渐走向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属于他艺术的春天,在传承朴老书法的路上不断进取,结出可喜的丰硕成果!
(砚山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