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行 记 下
(散文)
作者:周晓宇
诵读:木 子

三. 武汉之行
南京至武汉仍乘大轮船“东方红49号”,该船能乘坐一千五百余人。坐船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舒适平稳的一种工具,不颠簸不摇晃跟在家里一样。旅客每人一张小床,根据舱位的等级不同,床铺的条件各异。二等舱两人一间,内设沙发床,写字台,茶几如同家里。三等舱条件次之,四等舱一间摆四张上下铺双人床,住八人,铺有草席和毛毯。五等舱即是大通间,有数张床,旅客不分男女老少混住。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船上虽有洗澡堂,但汗水不断气味难闻。到晚间仍有袒胸露肤者酣睡。
南京至武汉沿江两岸所见皆是水,时而会有江堤水柳和庄稼等闪过。洪水正盛,两岸被淹没的房屋良田,码头和建筑物很多。偶尔可见水面上漂浮的人或牲畜的尸体。在江中看到的船只很多,有驳船拖船,汽艇机帆船和大木船。我在想:生活在船上的人们该做些什么?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因水势浩大,客轮需要在武汉停靠一晚,次日上午再走。我们在武汉码头下船时,看到码头内的设施已被洪水吞没。江堤日夜加高时刻严守,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进了码头候船室遥望市内,与堤外水位相比,高低相差足有两米之多。难怪武汉曾几被淹,市内地势太低洼了,倘若洪水漫灌城内短时间难于退去。
站在码头看武汉大铁桥很是雄伟壮丽,龟山蛇山作江边桥柱凌空高架使天堑变为通途。敢于南京长江大桥比美。也算我国较早桥梁建筑的宏伟业绩。因时间关系在市内只看了武汉钟楼,大钟敲响报时的声音,悠扬久远威震江城。

四. 长江三峡游
武汉至重庆换乘小客轮,载客约四百多人。由重庆航务局包航,船员全是四川人。这是一条老旧的“红旗号”客船。船上设施条件较“东方红号”客轮差很多,但生活服务却很好。
武汉至重庆要逆水航行四昼夜。船至城陵矶,江水与洞庭湖面相接。在船上向远方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天水相连波浪滔天,吞噬了地面上的一切。
此时在船上遇到一对新婚夫妇,是旅行结婚结束后准备回单位上班。二人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好像蜜月的余兴未消,只碍着船上人多不便。倒也引得一些年轻旅客指点说笑非常羡慕呢!
船至宜昌进入三峡中的西陵峡即是进入峡江。江岸逐渐险峻,江面狭窄弯曲,流急滩多。山崖石壁陡峭,象神斧劈开的深谷。江中多雾,一旦大雾笼罩所有大小船只必须停航。
在船上看两边石壁似有万丈之高,看江面不过十余米宽。对面来了船只很担心措不开船去。
待两船相遇时忽然发现水面宽着哩。江水曲折百米之外断山阻隔江面不见了,等船到近处才看到山中仍有带水相连。正是山重水尽无船道,隔山又见行船人。有一晚因雾大客轮从夜间两点抛锚停航,直到次日上午八点云开雾散后方能起航。
船至巫峡最为险峻,虽然经过疏浚河道已畅通,但仍需要老练的舵手以高超的技能来驾驶。稍有疏忽便有葬身江中成为鱼食的危险。
三峡的风光旖旎多彩变幻无穷。船至白帝城,使我想起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未闻,轻舟早已换成客轮了。可这彩云间的白帝城却依然如故。
白帝城建在高山坎里,城中有李白庙。山高云低城镇被彩云笼罩着。因是出川东进的水上交通要道,三国时期西蜀出兵东吴走的就是这条水路。蜀国派重兵守住白帝城,东吴水师莫想侵犯。
神女峰上有一个石头人,在船上向山头望去活像一个少女亭亭玉立于山头,凝思瞩目着江中来往的船只。相传还有个神话故事呢?在此少叙了。
船至奉节进入瞿塘峡,峡江穿过河道豁然开朗,但江面仍不宽阔。江岸两边已无峭壁悬崖,山峦较高河谷很深。到万县在船上望去如进入云间。从码头进城有两百多梯石阶。
次日傍晚船到重庆朝天门码头。结束了本次长江漂游的夙愿。也是今生坐船时间最长的一次水上交通旅行。
原稿:1980年8月30日
修稿:2022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周晓宇,网名晓宇,山东邹城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金融业,现居成都。爱好文学,勤奋好学,弘扬正能量。讴歌祖国壮丽山河,赞美人民美好生活。诗歌、散文百余篇见于省、地级刊物及网络微刊平台。

【朗诵简介】木子,现为天津老年人大学学员,文化志愿者。喜欢朗读,愿用声音传递人间真情,传播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