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极拳友
作者 / 华夏儿女 (广东)
刊名题写 / 王 军 陈 颐(书法家)
编辑制作 / 悦 悦

我的太极拳友
文/华夏儿女
两年前的一天周六,我回祈福新村的居所,顺便去太极拳友赖大哥家,赠送我的作品。赖大哥是我在祈福新村一起练太极拳的拳友,七十多岁,个子不高,慈眉善目,因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时常腰痛,腰总是弯着。刚与他相识时,他练拳时还能直起腰来,现在完全直不起来了,更不能练拳了。
说起我的太极拳友有很多。北方的家乡有一伙,那时每当清晨,无论风雨飞雪,五点多就开始练拳,先练八段锦,接着练太极拳二十四式、四十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再接下来练太极剑三十二式、四十式、武当太极剑,及太极刀、太极扇等,这一套练完大约需一个多小时,我经常练的主要是太极拳、太极剑。家乡的拳友有王玉英老师,她六十多岁,瓜子脸,细眉杏眼,脸色红润,神采飞扬,开朗热情,是市里太极协会成员,经常参加省、市级的太极拳比赛。其他的都是拳友,我因到广州定居了,与家乡的拳友疏远了,偶尔还在微信里与王玉英老师有联系。
到了广州最先结识的拳友,在番禺区祈福新村以梁老师为首,梁老师是祈福新村俱乐部老年模特队的队员,红光满面,身姿窈窕,舞姿翩翩,太极拳也练的非常好,大家在她的带领下,每天早晨在祈福新村棕榈园里练拳。拳友有老何、木兰、吴姐、孙姐、赵姐等兄弟姐妹,赖大哥因为腰痛病中断了练拳,在微信中经常为我的作品点赞,为此感到更加亲近一些。
外孙女来广州市越秀区上学,我与妻子随着女儿搬到了越秀区居住,又结识了新拳友,清早六点三十分在烈士陵园练拳,有王姐、卢姐、袁姐等。但是我有一段时间停止了练拳,女儿说网上介绍老年人最好每天不要太早的运动,最佳的运动时间是下午较好,为此停练了半年多。本想自己下午练练拳,可是没有拳友在一起一个人练毫无兴趣,我的太极拳功底本来就不扎实,这一停便忘得一干二净了。老话讲“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什么事,要经常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练拳贵在坚持,不然就荒废了,不但失去了拳友,还闲置了我的太极剑、太极刀和太极扇。
来到赖大哥家,他家在祈福新村A区,是很老旧的港式楼房,祈福集团的老板是香港人,为此最早建设楼房的风格也比较小巧,他家在一楼,屋里光线很暗。我坐下来环视赖大哥家的居室,赖大哥翻看我赠给他的作品,很有兴趣的问我如何写诗,我突然感觉遇到了知音,我热心的对他说:“律诗比较难写,律诗有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还有宋词,这些都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等,我都尝试过,但是不太擅长写律诗,我主要是写新诗,也叫现代诗、自由诗,新诗不用押韵,不讲究对仗,但是要有比喻、含蓄,等等,就是不能直说。”
我说了一大堆,赖大哥似乎没有听够,我只好打住,说我今天还有事,等以后有时间再详谈,就匆匆告辞。
赖大哥对诗词有兴趣,我感到很欣喜,对于我是个知音、挚友,有一个懂我的人不容易,现在除了搞专业创作的,人们对诗歌、对文章感兴趣的太少了,赖大哥能这样认真的讨教,使我很欣慰,想以后有时间与他多交流、多沟通,使他能产生爱好,没准就又是一个文友。我的文学之路几十年来就是坚持,我想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努力了、实践了,才能有收获,这与练太极拳一样,拳需要天天练,诗文更要经常写,否则就像我现在,太极拳、太极剑忘得如同新手了。
我这人有一个毛病,什么都是初识皮毛,没有达到精通的程度,浅尝辄止,比如写作,我在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几十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成就,写出点作品自认为还是初级阶段。练拳、练剑也有四五年了,还是没有提高;打乒乓球,也练了三四年,仍在初始线上;游泳,学了几年,又放弃了,处于小儿戏水阶段;开车,开了几年,仍是手忙脚乱,来到广州路况不熟,更不敢开车了。

我这人是写诗、作文是新手,练拳、练剑是新手,……事事总在学习之中,人笨、记忆力又差,但是却喜欢写作,无论写的好坏,只是个兴趣使然,没办法,想放弃,舍还恋,人就是这么矛盾着。
还是说说我的太极拳友吧,近年来我又结识了两伙拳友,在越秀区红火炬小学对面的小公园里,有几位姐妹每天八点多练太极拳,于是我又有了新拳友,每天将外孙女送进学校,便自觉地与拳友们练太极拳,使我中断了的太极拳又接续上了。经常来的有,高姐、小张、李哥等。高姐,个子不高,瘦瘦的,为人开朗,太极拳、太极剑练得很好,有时还带领大家练太极扇。小张,是一位新手,但进步很快,已经能熟练地跟着练拳了。李哥,六十四五岁年纪,河北人,头发花白且略显秃顶,圆脸淡眉,两眼有神,太极拳、太极剑练得很熟。可是,由于高姐家里有事,时常不来,李哥也有一段时间不来了,就剩下我和小张,还有两位叫不上名字的拳友,人少了便没了兴趣。
另一伙拳友,是在团一大广场,有李哥和他老伴及几位姐妹,我便加入进来,看来天下拳友一家亲啊,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已经在全国普及了,这项运动被广大中老年人认可,而且多数是女士,我发现各地练太极拳的女士也占多数,男士却很少,看来女士喜欢运动,男士都在忙什么呢?我还荣幸的被邀请进了拳友微信群,几位姐妹都很热情,对我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真诚的点赞,夸赞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团一大广场正在维修建设,新铺设了灰白色的地砖,展馆正在建设中,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两面土红色高墙托举着一面团旗,正面的一面红墙上雕刻着入团誓词,另一面红墙上雕刻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历史,背面是两幅群英荟萃的雕刻壁画。我们每天沐浴晨光,在团旗下伴着悠扬的乐曲,练着太极拳,舞着太极剑。女士们身着太极装,娥眉浓翠,面容生春,两位男士也身形矫健,步履优雅,大家辗转腾挪,扭动春风。
太极拳是一项很普及、很流行的运动,很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我的太极拳友们男士老当益壮,女士娇态妩媚,我们在阳光里迈动青春的步伐,唱响欢乐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