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与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首先,由于自己不如别人而使自身优越感、竞争力等减弱或丧失才是嫉妒的根本。其次,“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只能是嫉妒的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嫉妒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可能产生于以下两点:
一、个体为维护扩充自己势力范围和繁殖繁衍的需要。就如狮子王对自己领地的保护和对母狮子交配特权的维护,而远古的人类也必然经过这一过程。
二、平等分配、生产生活物资的需要。古代生产力落后,必须集体合作才能得到仅供大家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所以只有平等分配才能维护集体与社会的存在,这也就使得追求平等的心理成为人们的一种本能。
因此,嫉妒也有推动公平与合理性的作用:
一、从本能上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即自己的合理性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嫉妒通过民主的形式,可以使位高权重者行为受到监督,从而抑制他们的行为。
嫉妒的分类:
一、理性的嫉妒。如果你希望和某个人维持一个长久的关系,可是由于你的爱人对旁人付出了关心,因此就担心自己和他之间的关系,你就会发出一种合乎理性的嫉妒。比如,你所爱的人有可能移情别恋,而与你疏远,你会失去和他相处的机会或是他本身,因此,你很容易就可以证明对方会离你而去,会让你在各个方面蒙受损失,因此,你绝不会喜欢这种感受,于是你就有了严重的挫折感,这就是理性的嫉妒。
在情感中,吃醋是普遍的一种心理感受。即使彼此深深相爱,也会因为某个事件其中一方还是会吃醋,理性的嫉妒不会导致你采取极端的手法,你在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你会用爱来应付,也就是说弥补自己的爱,用更加完美的爱去牢牢的拴住对方。
二、非理性嫉妒。有一些人对感情产生某种不安的感觉后,就会采用非常极端的手法。如,偷看对方手机,窃听对方电话,派人跟踪对方,这些极端的手法非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加速你本来珍惜的家庭崩溃。
非理性嫉妒的思维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我在婚姻方面一定得有保证,保证对方只对我动心,并且用无尽的爱来对待我。”
2、“如果我不是爱人唯一的心动对象,我就糟糕透顶,这种事情我是无法忍受的。”
3、“如果爱人对别人动了心,就说明我不好。”
非理性的嫉妒起源于自己的格局太低、只是一味的要求对方忠于自己,而没有从自身上找原因。单纯的、偏执的、过激的手段监视对方对自己的忠诚与否,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最后关系的崩裂是可想而知的。
嫉妒的危害:嫉妒能使人丧失理智,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于人于已于事无补。本来很好的一种关系,由于嫉妒打破了这种关系,成为了孤家寡人。
通常认知层次低的人容易产生非理性嫉妒,大肆攻击周围比自己强的人。认知层次低是指自己的认知没有深度,自己的见识没有广度,知识面狭窄,认知程度一直停留在二十二岁之前的水平上。虽然年龄在增长,认知水平却不增长,人也不学习,更不会成长,思维固化,这个人的灵魂早就已经死亡了,只是躯体由于食物供养活着而已,这样的人由于嫉妒心的驱使最容易与别人争执,并大肆攻击对方。
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千万不要与之争执,不然这样的人会无休止的纠缠你,直到你认错还会踢你几脚,以解心头之恨。远离这样低层次认知的人,是最明智的选择。
有一种嫉妒值得提倡,看见周围的人比自己强大,会虚心向比自己强大的人学习,和比自己强大的人交朋友,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是虚心的人,是积极上进的人,是不断成长的人,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也是今后一定有成就的人。
大家有时间看看我写的心理学畅销书《半熟家庭》吧,书中有对这方面详细的论述。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4年临床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