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那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回忆录
文‖傅天顺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场上的隆隆枪炮声,嘹亮的军号声,将土们冲锋陷阵的喊杀声……始终在我耳边回荡。舍身忘死,血浴奋战,英勇杀敌,枪淋弹雨何所惧、血染疆场的激烈战斗场景,挥之不去,仍历历在目。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我们营受领的首要任务是偷渡红河,快速攻占越军把守的格斗、一九一、一九四、二四八等高地,并牢牢控制敌二四八高地的制高点,保障工兵在红河架设浮桥,保证师团主力和坦克部队顺利渡过红河。
上级命令我营二月十七日凌晨一时准时偷渡,全营按照三连、二连、营部和一连、炮连顺序(机枪已配属到各步兵连只有连部跟随营部)强渡红河。师工兵提供的冲锋舟十四只、橡皮舟十四只、由我团六连操舟偷渡红河,各连紧密配合六连操舟手,悄悄抢渡急流滚滚,波浪滔滔的红河天险。没费一枪一弹,我营胜利渡过了红河,各连迅速收拢部队,披荆斩棘,穿丛林、攀悬崖,避开雷区和陷阱,勇猛地向格斗、二四八等高地猛扑。凌晨四时二十分,出其不意,犹如神兵天降,向敌人发起攻击,迅速攻占了格斗、二四八等高地,牢牢控制住高地的制高点。六时零两分,营指挥所到达二四八高地主峰,指挥各连牢牢固守攻克的阵地,保证师团主力和坦克部队顺利渡过红河。
我营成功偷渡红河,迅速抢占敌人阵地,保证了师团主力顺利渡过红河。各连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官兵发扬不怕流血牺牲,首战告捷。初战的胜利,极大的鼓舞全营官兵的斗志。下午两点,接到团指命令,转入团预备队,抢救伤员,补充弹药,清剿残敌,跟随团指前进。
二月二十日上午十一时,我和营教导员到三六九高地团指受领任务,当时团指和营指是隔山相望,喊声都可以听到,但我们赶到团指时已是下午一点左右。刘云华参谋长立即给我营下达了攻打二一五高地和谷珊西山的作战任务,并要求下午三时必须向二一五高地发起攻击,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组织各连侦查地形,分析敌情,只得在地图上给各连下达了作战任务。各连按照受领的任务,向二一五高地发起进攻。三点三十分战斗打响,全营遭到敌人顽强抵抗和炮火袭击,当时伤亡很大。到下午四点钟,三连报告副指员王蜀林牺牲,副连长负重伤,连长负伤,指导员负重伤,轻、重伤都不下火线,坚持指挥战斗。二连报告副指导员刘增武牺牲,连长说他眼前看不到一个兵,我把营预备一连投入战斗,请求上级炮火支援和增援,并向团指请示营指挥所马上转移到二一五高地,我带着营指到了二一五高地突出部,看到一连连长也负伤,很多伤员在自救和相互抢救,重伤员不哭不叫,轻伤员不下火线,各连继续组织有生力量抗击敌人。我把当前阵地情况向团指作了报告,晚上七时左右胡世德副团长带着支前民工来到了营指挥所抢救伤员,并和一直跟随营指挥所的吴平发副团长,教导员徐发伦,一起研究分析当时敌我双方的情况,作出下一步的战斗部署:一是巩固已攻占的阵地,坚决抗击敌人反扑;二是选准时机,适时向敌发起攻击;三是加强思想工作,在伤亡较大的情况下,鼓舞官兵勇往直前,发扬敢拼敢打的大无畏精神。战斗一直持续到晚十时,全营胜利攻克了二一五高地。团指命令我营巩固阵地,各连加修工事,准备抗击敌人反扑。当晚十一时左右,柯团长打来电话说:“总部询问二一五高地是哪个部队打的,称赞打得好,敌人都向他的上级报告,顶不住要向后撤。”我把喜讯传达到各连,全营官兵倍受鼓舞,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八时,三营接替我营的攻防任务。
血战二一五高地,全营官兵英勇善战,和敌人枪对枪、刀对刀地拼杀,重伤不哭不叫,轻伤不下火线,奋勇拼杀、浴血奋战,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震憾人心。战斗中我营共摧毁敌调堡17个,火力点58个,歼灭敌192团和莱州省独立大队大部,缴获敌大批枪支弹药,为我军攻占谷珊西山敌战役防御,彻底撕开了战役突破口,打乱了敌人整体防御部署,阻击敌王牌316A师的增援,保证了我军主力部队向纵深发展,直捣越北柑糖重镇。在血战二一五高地的战斗中,我营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有刘增武、王蜀林、副指导员等二十多名官兵献出了自己保贵生命;陈其敏、余继发等一百多名官兵光荣负伤。
完成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部队胜利班师回国,我营又担负了掩护大部队回撤任务,各连交替掩护,严密组织,沉着指挥,不丢一人一马,一枪一弹,在红河岸边筑起了坚固防线,保证大部胜利渡过红河安全回国。当看到到战友们踏上浮桥,从我们面前走过,回到祖国怀胞,心情多么的激动。二连一直坚守到大部队全部通过了浮桥,舟桥部队全部撤除舟桥后,乘座橡皮舟渡过红河,他们回到祖国怀胞已是3月12日凌晨六时。
我营在对越自卫还作战中,不怕流血牺牲,沉着指挥,英勇善战,攻占敌高地15个,摧毁敌调堡151个,缴获高射机枪7挺,重机枪12挺,轻机枪6挺,82迫击炮3门,60炮3门,无座力炮2门,40火箭筒14具,爆破筒5根和一批弹药物资。毙敌364名,俘敌30名(其中一人是住老街特工组组长)。
战后一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营”光荣称号,三连被昆明军区授予“威震敌胆英雄连”称号,并记一等功,二连记一等功,机枪记三等功。全营53个班、排荣记一至三等功。刘增武副指导员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王蜀林等7人荣立一等功,44人立二等功,295人立三等功,有362人受到嘉奖。
回忆作战经历,使我终身难忘, 我营刘增武等30名官兵为国捐躯,长眠在祖国南疆。146名官兵负轻重伤,有的伤残,现已英年早逝;有的弹片还嵌在肉体内,给生活带来极大困难,还得为了生计,到处奔波,挣钱养家。当年父母送儿参军,保卫国防,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情景感人至深,而今有的家庭却失去了顶梁柱,终日泪水洗面。当年我带领全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妻子带着俩个不满六岁的小孩,还要照顾古稀的母亲,一边操持家务,一边上班挣钱,在正需要男人对家庭负责时离她们而去,至今在情感上还欠着他们。
从作战的第一天起,我右脚外踝受伤,一直拄着拐杖行军打仗,坚持到胜利撤回祖国,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骨折,住进医院。现在回想起来,这要靠多么坚强的意志才能挺过来。而今阴天下雨,旧伤还隐隐作痛。
中央军委授予一营“攻坚英雄营”光荣称号,我代表全营出席了中央军委举行的表彰大会,代表英雄模范单位在大会上发言,亲手接过了杨得志司令员和刘志坚政委授予我营“攻坚英雄营”的奖旗。今天“攻坚英雄营”的精神还在鼓舞着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如果没有当时我们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哪有今天边疆的和平环境;如果没有当时我们无私奉献,用血肉捍卫国土,哪来这四十多年的和平盛世。
我写回忆录,一是为纪念这场伟大的自卫还击作战,二是对为国捐躯战友的怀念,三是对在作战中负伤战友的敬重,四是对所有参战战友的颂扬。
2022年2月16日



作者简介:傅天顺,一九六二年八月入伍,在原十三军三十九师一一五团服役,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股长、营长、副团长。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担任一一五团一营营长,荣立三等功一次,评为八级伤残。 一九八零年到南京高级陆军学院学习两年,毕业后回原部队。一九八四年部队百万大裁军,转业到重庆长安公司工作,直到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