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稻花香,稻穗黄
熊攀 著
第69章 岁月多情应笑我
余艳红打开门一看,见是庞玉冰,亲切地喊,“玉冰。”她张开双臂一把抱住她。
庞玉冰放下包和礼品,热情拥住她,“艳红,我可想死你了。”
她一眼看见小逸菲,见她看着自己这边笑嘻嘻拍着双手。庞玉冰松开两手,高兴地跑到她跟前,“逸菲,玉妈妈看你来了。来,让玉妈妈抱抱。”她弯腰抱起小逸菲,“逸菲,可爱的‘小龙女’,玉妈妈亲亲。”她嘴唇在小逸菲脸上亲了又亲。
小逸菲看着她“嗯嗯”笑着,在她身上不停动弹。余艳红弯腰捡起她放在地上那精致的黑色包,又拾起那写有“幼儿启蒙”的礼品盒,然后将包和礼物放到茶几上,转身去给庞玉冰倒茶。
庞玉冰抱着小逸菲,“艳红,逸菲好有灵性耶。‘小龙女’好可爱。我看用不了几年,逸菲又是个可爱小精怪。”她抱着小逸菲在身上耸了耸。
余艳红哈哈笑着端杯凉水递给她,“玉冰,这孩子啊,是特有灵气的,像国良。来,坐下歇会,喝杯水。”
“这个周末,国良怎地没在家呀?”
“大清早就街上逛去了,说什么要看看川江县城的变化。玉冰,你坐。”
楚国良母亲拿着脸盆来到客厅,“哟,玉冰啊,稀客稀客。”
“伯母好。”
楚母笑呵呵,“好好好。”她进入卫生间。
庞玉冰坐在沙发上,将小逸菲放在自己的右腿上,端过杯子,喝上两口水,“这国良啊,确有眼光,说不定让他这么一瞧,就有什么生意好做了。”
楚母从卫生间出来到庞玉冰跟前,“玉冰,你和艳红说说话。我和逸菲串串门。逸菲,我们去逛街了。”她从庞玉冰怀里抱起逸菲,然后拿起把小洋伞,打开门出去。
余艳红拿个梨和小刀在庞玉冰对面小板凳上坐下削梨。
“艳红,我看你母亲当到家了。你每天让逸菲听故事,听音乐,这办法挺好的。我也给逸菲买了几盒音乐、故事的带子,不妨有计划地和逸菲一起听听,通过这种办法,能很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她学习的兴趣,最为紧要的,是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余艳红咯咯笑,“玉冰,你怎么和……”她原本想说庞玉冰和坎家福说的话都一样,突然意识到不妥便赶紧打住,将梨递到玉冰手中。
庞玉冰接过梨咬一口,“艳红,你说什么?怎又不说了?”
“我是说你好像很有经验似的,这理呀说得这么清透。”
庞玉冰微微一笑,又吃了一口梨。
余艳红问,“玉冰,你马上就要去北京读博了,这博士得念几年呀?”
“三年。哎,我觉得像要过30年的。”
“你博士毕业,逸菲也上幼儿园了。玉冰,现在,你也该重新考虑考虑个人感情的事了。”
庞玉冰脸色一沉,过了半会问,“艳红,他过得好吗?”
余艳红停顿一会,“唉,看来你心里还是忘不了他。”
庞玉冰低下头,“我很希望自己能忘记,可是,我好没志气。我真的做不到。”她泪水哗哗往下淌。
余艳红起身拿几张手巾纸递给她,“你去北京读博,也是因为这事吧?”
庞玉冰接过纸巾,“原本我们约好,等我毕业后,我们就结婚。现在我毕业了,没想到他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了……越到这时候,我越就忘不了他……”
余艳红拉起她一只手,“你善良,你重情,你也很傻。说实在的,你和他真心有灵犀:你给逸菲买的礼物和他给逸菲买的礼物都一样;前段时间他也向我问过你现在过得怎么样,生活得好不好;听中华妹妹说,在她高考的前一天,你去她家时,他就在中华家里,他害怕再次伤害你,便躲在新华房间里。等后来你离开中华家时,他站在屋里望着你的背影哭喊着你的名字;他现在刚有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儿女,女儿、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钰’字……”
庞玉冰泪如泉涌,激动抱着她,“你不要说了……我不要再听……不要……”
余艳红用纸巾给她擦拭泪水,扶她坐下,“你看你,既想了解他现在的生活,又不愿知道他过多的详情。你到现在还想着他,是因为你们彼此深爱过对方,你们曾经相爱的甜蜜和美好,在你心里挥之不去。可是,像你现在这样,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和痛苦,而且很容易抗拒一份新的感情和幸福的来临;再说家福还想着你,更多地是因为他背负了一副沉重的感情十字架,心灵深处浸满愧疚,只有当他得知你事业有成,有了幸福家庭的时候,他内心才会减轻愧疚感和负罪感。”
庞玉冰哭泣了半会,她泪脸上一袭笑意,“艳红……你……你真是我的好姐妹呀。听你一席话,甚读多年书呀。”
“要说念书呀,还是你这书读得好,日后要当知名专家教授。这感情方面的事嘛,有时也难以说得清道得明。但不管怎么样,当要拿得起时毫不犹豫,爱你所爱;当要放得下时绝不迟疑,告别过去,憧憬未来。对你来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庞玉冰咯咯一笑,“艳红,我看你都快成人精了。”
余艳红拍着她的手,“玉冰,我好心好意劝你,你却说我是‘人精’,是不是在贬损我呀?”
“这‘人精’好啊,《本草纲目》云:‘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命门者,精血之府也。’是说,这‘人精’是人的气血的精英;还有一种解释是指极为精明灵活的人;就算说你对世事精明,不好糊弄,处事圆滑,从不吃亏,这又有什么不好呀?”
余艳红咯咯笑,“我说你这书读得就是好,说起话来是有根有据,有板有眼的。不过,这人呀不能太精明、太圆滑了……”
两人分别用手指着对方,“有时还得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完,两人咯咯笑着相拥在一起。
庞玉冰看过余艳红一家,然后走到县财政局办公楼前。她向马路对面眺望,依稀可见一排店铺中间的“家顺缝纫”店。她走过马路,径直地向缝纫铺走去,“家顺,姐姐看你来了。”
从店的里屋走出一位年轻俊郎的男孩。男孩一脸朝气活泼,彬彬有礼,“这位姐姐,你好。家顺大清早回乡里看她侄女侄子了,说是给他们送衣服。请问你是……?”
庞玉冰微微一笑,“哦,你好。我姓庞。”
男孩欣喜看着她,“你是玉冰姐姐?家顺时常向我提起你。对了,玉冰姐姐,我叫李好。你快请坐,说不定家顺就在回来的路上。”他端过把椅子,然后拿过一纸杯,给她倒过一杯凉水。
庞玉冰接过他递过来的杯子,微笑在椅子上坐下,“李好,你这名字挺好的。只要别人喊你的名字,都像是在向你问好。这样是不是特别开心呀?”
李好坐在缝纫机前呵呵笑,“玉冰姐姐,你太有趣了,难怪家顺经常说起你。今日一见你,我觉得你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特别亲切,我心里好开心啊。”
庞玉冰仔细打量了他一番,问,“李好,你来这工作多长时间了?这屋里的衣服,都是你和家顺做的?”
“快满三个月了。这衣服嘛,应该说都是家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她对服装很有创意,设计既新潮,又符合客户的心理,我这个学服装设计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她。”
庞玉冰喝了口水,微微点头,“家顺妹妹不仅貌美如花,心地善良,而且聪慧能干,心灵手巧,是蛮逗人怜爱的。李好,你也该有女朋友了吧?”
李好搔首笑,“玉冰姐,还没哩?”
“还没有哇?那你对家顺有没有意思呀?这么好的姑娘,你天天和她朝夕相伴,可千万不要让别的男孩者后来者居上啊。”
李好着急道,“玉冰姐姐,你说得何尝不是呀?我们两人在一起相处得很好的。她是个好女孩,人漂亮,心眼好,聪明能干,心灵手巧。上个月我母亲生病住院,家里拿不出钱来,我跟她一说,她在医院照顾我母亲十来天,还把自己积蓄的四千多块钱,全拿了出来给我母亲治病。我们一家人都好感动,觉得她心眼儿特别好。”
“你说的很对,家顺的确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庞玉冰又点头称赞。
“后来,我也向她表白说,‘家顺,我这一辈子是跟定你了’。可她总是笑而不答。我问她是不是有男朋友了,她摇摇头。哎,我不知道她内心怎么想的。她的心事,我真是琢磨不透。玉冰姐姐,你对她比较了解,你说说这到底怎么回事啊?”
庞玉冰听着听着入了神,像是陷入了沉思,“家顺的确是一位非常好的女孩子,谁娶了她,这辈子都会幸福的不得了。”
“玉冰姐,那你能不能替我在她跟前美言几句呀?我想,只要你开口了,她一定会听你话的。”
庞玉冰看着笑了,“好啊。姐姐觉得你对她也是一片赤诚的。不过,李好,姐姐还是要问你,你爱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就像你爱自己一样。不论她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是贫穷,始终忠于她,直到离开世界?这一切你都想好了吗?”
李好不假思索,“玉冰姐,这一切都不用想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更是一种守望和忠诚。真爱一个人,就当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终爱她一生,爱她的一切。”
庞玉冰微笑地连连点头,“李好,你说得真好啊。如果家顺听了,一定非常感动。放心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她抬手看了看表,“李好,姐还有事就先走了,改天再来看你和家顺。”她站起身。
李好赶紧起身,“玉冰姐,你这就走了?那家顺回来了我给她说。”
庞玉冰看着他,“你是很不错的男孩,祝你好运,再见。”
她转身出门,李好跟随送她出门。
再说坎家顺给坎钰馨姐弟每人做了两套大热天穿的衣服后,特意送到川江五中二哥的家里。她兴致勃勃地从布袋里拿出套花色漂亮的衣衫走到两侄儿身边,在坎钰馨胸前量了量,又在坎钰龙胸前量了量。
坎家福高兴称赞,“家顺,你做的衣服真漂亮,也特别合身。瞧钰馨,她看着新衣都笑了。”
曾美玲阴沉脸走过来,“家顺,新做的衣服洗了才能穿。”她一把从她手里拿过那衣衫,随后,又抱起其它几件衣服向卫生间走去。
坎家顺一下子愣住了,她看了看二哥。
坎家福安慰她,“家顺,你二嫂没有别的意思。你别多想啊。”
坎家顺强装笑脸,“二哥,嫂子说得对。这新衣是有许多有害的物质,洗了穿好。”
曾美玲一手端小半盆水,一手拿肥皂盒从卫生间出来,“家福,家顺妹妹是学缝纫的,盘的布料多,她懂得也多。”她来到女儿跟前,给她脸上脖子打肥皂。
坎家福惊讶地问,“美玲,你……你这是干什么?”
“你都看见了,不知道我在干什么呀?”
坎家顺脸色更加难看,她愣了一会,“二哥二嫂,你们忙,我走了。”她拿起沙发上的布袋和小花伞,转身出门。
曾美玲朝门喊,“家顺,你店里忙,这天又热,以后就别两头跑了。”
坎家顺出门一路小跑,在教学楼侧路边,她泪水终于抑止不住,哗哗地在两旁脸颊流淌。她用袖口揩了脸,快步地往前走。
坎家福从后面追上她,“家顺,等一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熊攀,男,出生于1966年,湖北汉川人。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市委组织部干部、市委党校副校长。先后在《青年文学家》《蒲阳花》《当代作家》《光明网》《湖北日报》《首都头条》及新媒体上发表多篇报告文学、散文及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飘逸的长发》获2021年度《当代作家》年度文学作品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