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黄冈》特约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学政 通讯员 林彩平 廖立非 湖北武穴报道
当记者踏进武穴市余川镇吴文小学时, 眼前不由一亮:这是深藏在(武穴·黄梅)交界处308省道柳界公路北侧的一片教育净土。抬头望去,就是这位80后大个子校长,在最偏远最贫苦的大别山下,用青春和激情去改变山里孩子命运的机会。用该镇中心学校长童华平的话说,“他们就是乡村教师,请媒体好好报道一下----远在余川大山里的吴文小学燃灯人.....”
万卷园丁书满腹,一地芳菲汗水栽。步入校园,一路前行,一路花伴。运动场、教学楼、宿舍楼、文化墙等布局合理,交辉相映,花中有树、树中有花,徜徉其中,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拾阶而上,教学楼楼梯、走廊图文并茂的墙文化——“名人名言”、“中华美德”、“名人故事”等映入眼帘,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环境,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师生每每路过,三五成群,禁不止驻足欣赏,仿佛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之中,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了美的教育。
群雁齐飞,头雁领航。面对记者直问,当校长还带课?“只有站在讲台上,我的人生才有价值”。作为“80后”校长,张涛上完六年级数学课后一边下楼梯一边回答。他说:“吴文小学是一本历经70多年厚重的大书。近年来,在市教育局、余川镇党委、政府和中心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新校区于2017年动工,2018年投入使用。你看,覆盖吴文、龙腰、徐政、蚂蚁河四个村7000多人口的标准化美丽乡村学校昂然屹立在武穴市东大门”。张涛介绍,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3个幼教班,在校学生260余人,教师16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9人。当校长五年来,围绕“明德、知礼、博爱、创新”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灵魂,我们只争朝夕,痴心不改,综合考核一直稳居全镇前列,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交口称赞。
“校长身体力行,矢志不渝,我们跟着上”。商倩,这位80后教务主任,从小受到母亲教书育人的影响立志长大当园丁。2019年商倩毅然决然地来到母亲任教的吴文小学。采访时,当记者问她怎么不往城区“跑”,却偏要选择乡村学校?商倩说,我和张校长都是同龄人,乡村学校最缺的是教师,除了带语文,我还兼任了其它课程,每周至少上20多节课,作为年轻党员,“完全是超负荷运转”这些年来,我们十几个“80后”“90后”都是“有备而来”, 牢记“乡村教师”这个伟大的名字,默默无闻,甘愿做乡村教育的燃灯者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下课后,围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着眼于联系实际,商倩和妈妈“同课研究” 并注重把生态教育的实践落实到课堂中,以适应生态课堂需要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人。”与此同时,学校要求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学习、体悟生态课堂的理念和独特魅力。母女俩说“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针对构建生态课堂,就像照镜子一样,才突然发现自己教学上的诸多不足。”对此,作为武穴市优秀班主任、武穴市师德模范,商倩自豪地说,创新生态课堂引发了一场由内到外、由教师到学生的开拓创新,许多“自以为是”的教师开始全面审视自己的课堂,“逼”着自己提升专业化的课堂教学水平。
“眼前的这对教师夫妻,30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背后“简陋”的宿舍就是他俩温暖的家。把爱洒向乡村孩子们的心田,是教师夫妇俩不变的诺言”。吴荣华夫妻,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多次受到省、市教育系统的表彰。吴老师说,教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为此,夫妇俩作为学校骨干老师在全校掀起了构建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的“头脑风暴”中大显身手,深受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不作声的无悔人生。正是吴荣华这样的“夫妻搭档”才铸就了余川山里的坚守与奉献。正是他们,撑起了乡村教育事业的一片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仅是九江籍老师廖立非从事乡村教育十年来的真实写照。也就是他们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耕耘在乡村教育一线,坚守着理想信念,谱写着一曲曲悠扬的教育乐章。采访时,廖老师和旁边的“师傅”禁不住脱口而出:“作为乡村教师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从而使学生感受乡村教育的意境之美,从面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投身乡村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是张涛的执着追求”。作为片区教育老领导高雪云亲眼目睹并夸赞校长。在吴文小学,城里学校开设的科目,这里照样有最好的教师,你听,校园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以诗歌大声齐唱,通过唱记单词;你看,英语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充满自信。吴文小学在不知不觉中摘除了“英语是薄弱学科”的帽子。教师们以自由开放的心态,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让置身课堂的师生享受教学所带来的乐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全校教师从“教”走向学生“学”,从教师“传授”走向学生“体验”,从“训练”走向“自主” 现如今,一大批教育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在张涛的不懈努力下,现代化的标准幼儿园让眉飞色舞的师生们享受校园乐趣,三位幼师和小朋友们洋溢着快乐笑容,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围老师一起叽叽喳喳,说笑闹成一团……这样灵动的课堂,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
在吴文小学,“文明星、劳动之星、思辨能手……每月进行评选,这些明星由大家推举产生。对那些听话、组织能力、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善于寻找好的学习方法……这些都可以成为备选条件,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张涛坦言。
所有学生,从踏进校门第一天起,学校就建档立卡,贫困生和留守儿童都登记得清清楚楚,针对贫困生,学校召开家长会,由全体老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并实行免费用餐。张涛说,建立“家长陪餐”制度,为守护食品安全开了一个好头。采访中家长们边吃边说为师生家长集中用餐制度叫好。
建立“师生和家长陪餐”制度,关乎到学生从最初的吃得上、吃得饱、吃得好到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张校长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正在进行探索,推进班主任第一负责人,每餐均有校领导巡视检查,做好陪餐记录,及时解决陪餐中的问题。
经过“校长家长”陪餐后,家长对学校午餐营养搭配,午餐时教师管理,学生就餐秩序都十分满意并赞誉有加。张校长高兴地说,有一种爱叫陪餐,实行家长陪餐制,家长颇感欣慰,作为学校,我们也就轻松多了。张涛说,实行家长陪餐制是联系家校关系的纽带,下一步,我们将这一工作做好,家校同心合力,共育师生成长。
记者观察:优美的环境、琅琅的书声、飞扬的笑脸、绽放的心灵......这些都是吴文小学以德育人、以美塑人、以文化人的完美体现。学校的“蝶变”,也是武穴市乡村教育振兴的一个缩影。我所采访的这些乡村教育人,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年轻的人,这么忙,这么累,他(她)们都想图个啥?张涛和他的团队回答得很坚定:“不图啥,身为乡村教师,这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们,在这里,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天都有拼搏的激情,每一天都有殷切的期待,每一天都有满山硕果收获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