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中学老师
文/穆孟田
七十年代,即: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我就读于原怀德县(现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学,是首届高中毕业生。

张培元老师
姜士春 老师
玻璃城子虽然人称“北大荒”,但教育一点也不落后,人才济济 ,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初中阶段,任课的有,资深学者于凤岐老师、李延芝老师、宋玉莲等老师;高中阶段任课的有,谭俊贵老师、张培元老师、阎广玉老师、孙兴良老师、王凤江老师、姜士春老师、张春林老师、王生等老师,我们同学之所以能有今天,是与徐青校长和上述这些老师分不开的。他们不仅教我们学文化,还教我们做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
于凤岐老师,教我们初中语文。和我在柳条小学初中带帽时的于洪泉老师好有一比。老师教学语言非常丰富,成语备得滚瓜烂熟,歇后语脱口而出。不仅如此,老师还是活字典,我们随便问哪个字,老师都能认出来。我上高中时,老师就调离了中学,后来又去了阿荣旗,九十年代在教育岗位退休。今年虽已八十五岁高龄,但依然是:一日三餐饭,饭后一杯茶。闲来去散步,无事忙种花。老友常相聚,感情纯真佳。社会活动多,老树发新芽。
宋玉莲老师是外地人,但语音很准,宋老师也曾教过我们初中语文。记得老师给我们讲《一块银元》时,由于朗读带有感情,把同学们都感动地哭了。宋老师现居公主岭市,也八十多岁高龄了。却是:年龄逾花甲,心态似朝霞。风趣精神抖,谁人能不夸。当年小青年,授课顶呱呱。老来子孙贤,美德传万家。
教我们高中物理的老师谭俊贵(谭洗尘)、数学老师张培元,都是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分配到玻璃城子中学任教,几年后就调回了老家。当时我们没有教材,老师就是活教材。谭老师和张老师是夫妻,都是天津人,授课语调非常好听,同学们都特别爱听两位老师的课。二位老师的付出,不仅提升了玻璃城的教学水准,也培养了一批社会有用人才。二零一七年,我曾给天津市教委写过信找二位老师,回话是查无此人。谭老师和张老师我算了一下,应该是七十八岁了。我对谭老师的评价是:当年是精英,老来赛黄忠。瀚墨奇才展,妙语畅心声。雄怀大志向,术业有专攻。品德多高尚,人赞君子风;对张老师的评价是:青春有志,与人为善。德高是师,身正为范。乐观向上,阳光灿烂。夕阳西下,风华百年。

教化学的是王凤江老师,四平师专(今吉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对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不管学生问到哪方面的知识,老师都毫不保留的告诉,并多次星期天给我们义务补课。老师今年七十八岁了,现仍居玻璃城子。二零二一年,我写过一段话,以表达我对王老师的敬意,即:学业有成传师道,讲坛培育李和桃。粉笔书写分子式,教案绘制周期表。春深向晚有余辉,品茶拾柴种花草。初心不改人依旧,读书阅卷空闲少。王老师有去城市工作的机会,但他更热爱小镇的学生,还是留在了农村,尽享田园之乐。老师的晚年生活非常充实和幸福,用八句话形容,即是:
教我们语文的是四平师专(今吉林师范大学)毕业的孙兴良老师。当时教学大纲规定不讲语法,但孙老师考虑语法的重要性,
教我们历史兼俄语的是阎广玉老师,他早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老师知识渊博,授课能深入浅出。当年阎老师给我们讲近代史,至今已五十年了,但他跟我们说的近代谣,使我终生受益,至今我还能完整的背出。即:雅太雅太洋,中法中日狂。戊义双运动,辛亥满清亡。袁贼窃国卖,纷争乱北洋。十月炮声响,五四新曙光。二一建了党,八一在南昌。三一东北陷,三五军北上。三七芦沟桥,四五日本降。内战胜利后,全国得解放。以上短短几句话,包含着十几个大事件。想我们敬爱的阎老师,青春大好时光都奉献给了玻璃城子小土城,晚年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退休。正是:分明栋梁材,青春土城栽。学富满五车,壮志难抒怀。欣逢有伯乐,花香引蝶来。暮年发余热,师院筑高台。
每位老师都有每位老师的特长,赢得了学生们的非常尊敬与浓墨重彩的铭记。比如,姜世春老师、王生老师、李延芝老师。三位老师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敬业精神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同学们的话题中。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授业解惑者,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激励陪伴者,是我们回忆过程中的景仰感念者……
徐青校长
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更需要有一位好的带头人,这个好带头人徐青校长当之无愧。当年的玻璃城子穷乡僻壤,教育环境特别差,设高中班谈何容易。而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和背景下,徐青校长不仅积极抓教学、抓质量。还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专长和积极性,老师认真教,学生刻苦学一时蔚然成风。全校师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享受着美好的校园时光。在全力抓教学的同时,徐校长还不忘给学生创造春耕、秋收参加劳动锻炼的机会;不忘组织学生和公社民兵一同野营拉练的机会;不忘树立在学习中树立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不忘组织学校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本地先进人物的机会;不忘组织学校师生篮球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得到了发展。

时间,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会考验最暖的陪伴。走远的,只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情缘。常言道:人皆有师就当爱,油然敬慕感师恩。我的中学老师,到此写作完毕。我终生感谢我们的老师,我想,我用多少笔墨都表达不尽我对老师的尊敬……
2021年5月1日
【作者简介】穆孟田文学创作简历 :很早就有写作欲望,但因己词穷学浅,水平有限,一直没有动笔。好在从二零一二年开始,在我的高中同学冷延明、夏凤彩、张洪臣等同学的鼓励下,才有勇气,开始了文学创作。二零一二年,先后在百度文库,发表了《我的父亲贾巨文》、《见谱书有感》两篇文章。二零二零年七月份,在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吉林省艺术联合会、主办的征文大赛上,投稿的作品《抗战英雄贾巨文》获得吉林省文学类作品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