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这《浅草之上》,是”兰苑诗社”本月15日的临屏写作诗题,那天就只写一诗题,一见觉得蛮有诗味,就被我作为这次书香投稿的写作了。或问:以前就没有好题目了?答曰:不知道。因为以前每天都写四道题,排成一行,我一看就会眼昏心暗,没法看清楚更没法记住。我两天一首诗都写得吃力非常,面对那一列“哆蕾米发”,我吓得都不敢正视太正常了。
真正欣赏过我的诗词的朋友,读了下面这首自由诗,一定会惊讶:怎么才只有那么寥寥几行?这也是有缘由的。我曾经被一位热情可嘉的诗友介绍进了一个大诗社群(从堂皇的群名可以猜到),这个群据说是为全国著名诗刊出版社刊印纸刊优选作品的。崇高的义务自然附带出类拔萃的限制条件。最主要的一条是诗要写得短。开始规定不能超出25行,逐渐过度到不能超过16行,后来还会收缩吧,可惜我不知道了。理由是: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没有什么人去读那些长诗;少人读意味着没市场,商品经济时代缺乏市场生态意味着失去活力,因此哪怕有少量长诗也是遗世婆婆的裹脚布,长得脏臭难看难闻的。哪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裹脚布”的?说得在理,我也就写了一些短诗,或许均难入慧眼。后来一位大概能在诗社上层说得上话的诗友又给我建议:你应该去三行诗创作群磨练磨练,凭你的悟性,会很快掌握写短诗技巧的。他还进一步解说: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短诗(特别是三行诗)的每一句话,都要说得拐弯抹角,要使得每一个词都肩负玄机……
没等他介绍完,我便“哦——”一声,然后直接将诗友和大诗社一并删除了。
虽然入群要理由,退群不需要理由,可我总觉得对那位诗友的热情有点辜负了的内疚感。所以也想找点开脱的依据,好减轻一点丧失友情的重量。
我们的泱泱天朝,被称为诗的国度,自古于今,绝句可以说是最短的诗了吧?可是走到今天,竟然三行了!据说,红包三百元比四百元数字面上更吉利,但作为需要对称美的诗,舍单求双、非奇是偶的四句的绝句一定好于三行排列的胡话,别说还有更少字更少行的所谓“诗”了。忘记在哪里看到的,说鲁迅小时候上私塾,第一年主要是识字、断句,学对子;私塾先生检查考核也就是背书,毛笔字,对对子。有一次考迅哥儿,先生出上句为“独角兽”,迅哥儿眨一眨眼就对出了下句:“比目鱼”。”砰!”先生一戒尺出力地拍在案桌上,高声喊道:“绝对!”殊不知这反常的举动非但没有赞得迅哥儿高兴,倒差点唬得他尿裤子了——于是,这小事件由于沾着名人的光辉便也就载入野史,三言两句的“三字对”因之亦永垂不朽了。
虽然诗是由对对子开始,然而对对子绝不会是诗,因为自古以来,唐诗宋诗甚至最腐败朝代的清诗,我都没在著名诗书集卷上见过两行诗三行诗的。莫非,现在的林林总总的文堂大师、诗坛翘楚们,都就只去跟私塾对对子的蒙童半蒙童“齐头比肩”么?我虽然只是个卑微的文学诗词爱好者,可就凭自己的这把年岁,我也丢不起这人。
基于以上思想,我删了热情的诗友和退群了。不过,我窃以为自己还是重情重义、具怀念之心的,这不,在此就写一首16行的自由诗,作为灵魂的救赎兼慰藉……


自由诗
浅草之上
连振华
露珠、花枝、烟岚,
和风、浮云、艳阳,
思绪的飞羽和寻美的眼睛,
这些都在离离的浅草之上。
是浅草,面对的便是春光,
春露在催促小草快快茁壮;
别去怀怨阻挡春晖的烟岚,
别去羡慕头顶扬卷的花浪。

和风会驱散氤氲的雾瘴,
浮云会带来滋润的琼浆,
添加艳阳的温暖和照耀,
浅草会很快成为蓬勃的丛莽。
莫轻视新生,要看待成长,
让寻美的双目插上翱翔的翅膀。
逡巡了碧落黄泉尘世八方,
就知道:只有浅草才配膺顽强!
2022.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