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是指引方向的明灯,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圆梦。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这一庄严的承诺,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终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在新时代如期得以实现。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完成了彻底摆脱贫困的奇迹一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绝唱,在社会主义中国超越梦想、成为现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回望百年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在中华大地上,倾力投身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心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远方,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地书写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生逢伟大时代,我们不仅要有身处壮阔历史中的自知自觉,更要深刻感悟这伟大的时代与时代的伟大,记住贫困和幸福!感恩美好新时代!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做斗争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兑现了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把光荣与梦想写入史册上的世纪伟业。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历史,在奋斗中铭记;未来,在奋进中开拓。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做斗争的历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回望历史,一个近代以来遭遇深重危机的民族,如何摆脱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波动?一个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超大规模国家,怎样实现有效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也让一个结论格外鲜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从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到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翻身解放到解决温饱、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为人类反贫困作出重大贡献。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时间孕育果实,实践检验真理。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断实现,小康梦想成为现实。从人居环境到生活品质,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实实在在的成就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脱贫攻坚的成就覆盖全部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实现了无数人的梦想、成就了无数人的幸福。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小康路上,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深刻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创造奇迹的时代。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千百年来,“小康”是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恒久守望。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历经百年沧桑,把全面小康的里程碑树立在复兴之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贫困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历经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世界文明演进史上矗立了又一座光耀古今的里程碑!脱贫攻坚是新时代最好的、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探索中弥足珍贵,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历久弥新,随着时光流逝越发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梦圆梦、憧憬未来的幸福瞬间,为民族奋进留下炽热而厚重的记忆。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并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入阐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极大振奋了中华儿女追梦圆梦的决心和信心,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接续奋斗的士气和干劲。
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脱贫攻坚是新时代最伟大的历史壮举,是新时代最好的、最现实的、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为新时代留下永续留传的脱贫攻坚精神。摆脱贫困,历史洪流巨响,蕴藏着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摆脱贫困,几代人接力奋斗,挥就这份纵贯千年的历史答卷。建党百年之际,恰是脱贫攻坚交卷之时。时间的巧合,蕴含着一脉相承的使命担当。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以民为本,吾党所向。民族复兴,百年担当。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惠此中华,以利四方。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是党史学习教育最好最生动的教材,也是最鲜活的样本。党史就是党带领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历史,是指引方向的明灯,也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部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历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牢守好人民江山。历史时针指向2022,新年曙光照耀神州大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我们无比自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九年,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标识性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恢宏壮丽的伟大历程,我们更加坚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胆略,谋划国内外大局,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既立足现实的中国,又植根历史的中国,更指引未来的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重点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要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红色资源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非常现实而具体的载体,是一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中国减贫实践表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是顶天立地的真正英雄。只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就一定能够战胜贫困。
作者简介:
李伯祥同志,现任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历任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处、督查处、宣传处处长、《甘肃农村工作》杂志主编十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法制宣传先进个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担任多个脱贫攻坚课题组评审组专家及主任委员,参与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社科重点委托课题《甘肃省脱贫攻坚实践经验与成果巩固研究》成果论证会,参与扶贫题材电影《腊月的春》、电视连续剧《苦乐村官》审片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均被采纳。脱贫攻坚纪实文学《难忘的一天》等十多篇作品及文章被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刊登。理论文章《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入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百年大党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随后在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今日头条》等媒体刊登,阅读量超过三万多人次,点赞二千多人次,评论200多条;《“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中国乡村振兴网配图片刊登后,全国多家媒体纷纷转载,点赞不断。长篇文章《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八千多字)刊登在中央党校主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百家综合期刊《中华魂》2022年第2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栏目第一篇;《从新年贺词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之一至十(二万多字)、《记住贫困和幸福,感恩美好新时代—-创作编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报告文学<千年梦想>的思考与感悟》(一万多字)《乡村振兴更需要脱贫攻坚精神》(九千多字)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刊登,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党报头条》等网站及时转载,阅读量超过32、8万多人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二万七千多字)被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网、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县域经济网、中共甘肃省委机关报《甘肃日报》“新甘肃”、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经济工作的权威媒体《甘肃经济日报》甘肃经济网、甘肃乡村振兴网、甘肃三农在线、北京永秀智库网、丝路文博网、甘肃三农在线、新浪微博、西部人文学、北漂文艺、相关市州网站刊登,点赞络绎不绝。
李伯祥同志近年来先后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举办的培训班;甘肃省委党校、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哲学培训班、相关市州县市区宣讲扶贫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
电话:13919160510(同微信)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西部人文学》武威头条编辑部: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