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流年似水,冲刷了平淡;浮生若茶,挽不回从前。纵使如此,有一种记忆却历久弥新,穿越了几十年的时光,活在先家翁的记忆里,在为后人多次讲述的过程中,也化成了家族的记忆和荣光……
徐向前元帅曾路过我门前
【温廷顺】
沂蒙山区是有了名的八路军根据地。自从抗日战中爆发以来,沂蒙山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日直至胜利。老百姓永远是心向光明,心向党,勇往直前的。
蒋介石是恶独裁,是大霸权主义者,1947年春天开始他又向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最东边的第一军新五军是蒋介石的王牌军,师长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外甥,五大主力的第一名战将。
为保护中国人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不再受苦难,解放全中国,延安党中央毛主席召开了党的七大会议。
在此之前也就是1946年的秋后,阴历的十月份,在一个晴暖的下午,大约三点左右,从南边来了一匹枣红大马,一个大高个子的人手里牵着马缰绳,后边跟着两个卫兵模样的人,身上挎着盒子枪,老百姓打扮。后面还有两个民兵,手持长步枪。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我们沂源埠前村,径直走进了村长温长恭的家。
温长恭是我的叔叔。我叔叔在十六岁那年就当上了村长,因为他有文化,有胆识,是进步青年,早早的就发展成共产党员了。这天温长恭不在家,外出办事未回。只有他的家人,也就是我二爷爷(温其贤),二奶奶和姑姑在家来接待这位远方的客人。
一进家门口,这位客人就说了一句话“煮黑豆”。柴禾炉子架起来了俩,一个煮黑豆,一个烧水。水开了,泡茶叶。
我二奶奶后来说,那个大高个子不说话,但很威严人,家里多了这么好几口人,竟然比平时动静还小了,连村里的狗都停止了汪汪。
大高个子不言语,只笑笑,我二爷爷也跟着笑笑,他喝一碗茶,我二爷爷就再倒一碗……后来,我二奶奶又坐上锅子,倒上油,打上鸡蛋下了挂面,给这位客人盛了满满一大碗。
柴禾炉子上黑豆煮熟了,几个随行的人熟练地把黑豆和生高粱拌在一起,撒在草料喂红马,红马打着响鼻,甩着长长的尾巴,愉快地进食。
闻着二奶奶家飘出来的油香,听着大红马咀嚼草料的沙沙声响,我们几个围观的小孩子都忍不住咽起了唾沫。
饭后,村里又派了两个民兵护送,原来来的那两个民兵就原路返回了。走到哪村哪村出两个民兵护送到下一村,绝不失误。
走的时候,卫兵牵马,民兵随从,从村大街来又从村大街去,沿着村大街从埠前村西南往西北去。
出村必经的地方正是我的四方地堰下的小路。这个高个子客人就是靠着我的四方地的地堰边,坠蹬上马,从我家后街出村,向桃峪村,铁车,城岭,安子沟,三山,莱城西北进发,一直沿着望夫山踏上了去延安的路。去参加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次大会扩大会议。
这个客人走后,我问爷爷奶奶这个人是谁?爷爷奶奶也很严肃,闭口不说是谁,只说是一个高干,从沂蒙来,向西北区。还说小孩子懂什么,不要问,不要打听,要保密。
后来我们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徐向前。
在沂蒙战史上,徐向前的回忆录中就记述得很清楚。从费县、蒙阴等区县出发,直至沂源的的大贾庄、大张庄、五老峪、四门地、涝坡、乐村、贾庄、西南峪、埠前村,最后直至西北延安参加中央会议。
在文章中还谈到,在埠前村,在一个温老妈妈家喝的香茶,吃的荷包鸡蛋,喝的挂面。并且还说,温大爷温大娘和气善良亲切,待人礼貌有加。
在全国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叔叔温长恭就参加支前工作,带民夫,押运粮食物到前线,支援了淮海战役,还南下过了长江,支援了过江作战。全国解放后,回到了地方上工作,先是乡镇,后是县城,由税务专员到税务所长到税务局长,一直干到离休。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七十年代,村里划了宅基地,我又和别人地换地,在自家原来的四方地上盖了房子。
时光变迁,岁月更迭,我就是一直忘不了徐向前元帅曾从我家门前经过这件事。
想起来就忍不住和后辈们说一说,我就觉得,这是我的福气,也是我们全家的荣光。
